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帮助

在2024年5月19日

第34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

大家跟随检察官一起了解

我国法律法规关于保护残障人士权益

作出的规定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残疾人保障法》

我国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它从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方面系统全面地作了规定。

我们通过以下关键词了解这部法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疾人在就业时因受身体情况影响,可选择的岗位受限。为更好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人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享有更多社会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障人士作为我国公民,享有作为中国公民所能享有的全部社会保障权利,同时,残障人士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残疾人保障法》第六章 “社会保障”从社会保险补贴、社会救助、护理补贴和政府供养、优惠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规定了残障人士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设无障碍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完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为保障残障人士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同时要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其他法律法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是对《残疾人保障法》中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无障碍环境进一步细化的行政法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是为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制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律援助法》规定,针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的,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检察机关帮助TA无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益诉讼,

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检察机关在履职中若发现盲道损害未及时修复、无障碍设施不合理或缺少等情况,将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共同为残障人士创建便利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司法救助,

关爱困难残疾群体

生活中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可向检察机关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经审查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检察机关将启动救助程序给予救助。其中,申请人属于未成年人、军人军属、贫困户、残疾人、妇女等属于国家司法救助的重点关注的特殊对象,检察机关将视情况加大救助力度,最大限度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祝愿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能够

高质量、有尊严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陈晓燕

编辑:温林欣

初审:柳莎莎

审核:徐荣贵

dtxjc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信号dtxjcy

新浪微博|大田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