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下行时期,不少基金公司会以自购来向投资者传递信心。今年2月,朱雀基金就公告将自购旗下权益基金2000万元,成为今年年初为数不多的公告自购的公募。然而,银柿财经从其旗下基金一季报中却发现,朱雀基金在自购动作后反而加大了赎回。

银柿财经不完全统计发现,一季度,朱雀基金自购了2000.2万元,但赎回金额达到2429.03万元。

左手自购、右手赎回

2024年2月,朱雀基金发布公告,称拟将使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不低于2000万元,并承诺长期持有(1年以上)。但一季度末,其自购份额反而现整体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季报显示,朱雀产业臻选混合2月6日被申购1000万元,2月19日又被赎回645万元;朱雀企业优胜股票2月5日被申购500万元,2月19日分3笔被累计赎回1037万元;朱雀企业优选股票2月5日被申购500万元,2月8日赎回77万元。

此外,朱雀产业智选混合、朱雀匠心一年持有期混合、朱雀恒心一年持有期混合一季度被分别赎回539万元、65万元、65万元,这3笔赎回后,朱雀基金对其的持有份额清零。整体算来,今年2月,朱雀旗下基金被公司“减持”2429万元,朱雀基金自持份额减少265.53万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柿财经就此联系朱雀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自购的份额均按照承诺长期持有(持有一年以上),部分产品持有时间超过三年,此次赎回的是2022年及之前买入的份额。此次赎回出于财务资金安排的考虑,属于正常操作。

传递信心还是营销套路?

梳理朱雀基金申赎历史发现,其在2023年9月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赎回。当时,朱雀旗下6只主动权益基金被不同程度申赎,总赎回金额达到4842万元。但这次赎回悄无声息,如果不翻阅季报,很难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曾在接受媒采访时指出,基金公司赎回自购份额的原因复杂,不一定代表看空后市。但由于现行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对管理人的申赎行为缺乏明确的规定,基金公司更乐于披露基金认购、申购行为,而不愿披露基金赎回行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差。

有观点认为,大部分基金公司在对外宣传自购时都带有“营销”的成分,在不少投资者看来,基金公司自购产品,不仅是释放对市场和自家产品的信心,也突显了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态度。因此,不乏投资者会将基金公司的自购动作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但是,如果自购后又悄然赎回,投资者就很容易被误导。

除了朱雀基金,此前中庚基金也曾出现类似“买新赎旧”的动作。2023年2月,有媒体从中庚基金披露的2022年四季报中发现,在宣布自购旗下基金经理丘栋荣管理的中庚港股通价值超6000万元的几乎同一时间,赎回了同一基金经理在管的两只基金,合计金额超5000万元。

朱雀基金的前身是朱雀投资,曾是管理规模达到百亿元的私募。2016年9月,朱雀投资向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的申请材料,2018年9月朱雀基金获批成立,成为公募市场第5家“私转公”的公司。

不过,“私转公”之后,朱雀基金发展并不如意。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一季度末,朱雀基金在管总规模仅119.49亿元,距其2021年四季度末294.29亿元的高峰时候已缩水近六成。而在投资业绩上,朱雀旗下多只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录得负值,且净值跌幅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