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有些姓氏是意外产生,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中还有四个中国最尴尬的姓氏,它们曾被作为等级符号,后来怎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今操姓:堂堂正正的大姓里的小人物

操姓的来历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低俗,它实际上源自古老的氏族姓氏,大致有两种主要起源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操姓起源于商朝时期国王赐给大臣的封爵“操”,是君主赐予的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朝第十九代君主盘庚曾多次封赐“操”给当时的大臣们,以奖励他们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这些获封“操”的大臣们多来自商朝世族,在政治或军事上有突出建树,得君王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将“操”这一名号作为自己的姓氏传承下去,成为后世操姓的由来之一。

第二种说法是操姓来自周朝武王的后裔,他们取当时的职业名称“操”为自己的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周武王的一个后裔擅长舞蹈和音乐,并将“曹”为他的姓氏,他的后代继承了这个姓曹,成为曹姓的起源之一。

无论哪种说法,操姓都代表了当时具有一定地位和贡献的上层阶级,是正统的姓氏,而非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是曹操的后代改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本名曹吉,“操”不是他的本姓,而曹氏一姓源远流长,操姓应该不至于是曹操后人的改姓。

如今,全国共有操姓人口12万,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安徽最为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芜湖、安庆等地都有较多操姓人家,历史上也有一些操姓名人,如隋末起义军领袖操师乞,他是江西鄱阳人,发动农民起义,一度占据江西、湖南等地,近代教育家操震球则出生于安徽休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操”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演变,操姓在读音上给人一种不太正式的感觉。

平时很少有人会用标准的一声来读这个姓氏,大多会默认读成第四声,这增加了姓氏本身的歧义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对于女性来说,不论取什么名字放在操姓之后都会感到别扭,在此期间,操丽娟、操芳芳等名字,常让女性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全名。

这导致有些操姓人家见状,在给自家孩子取名时遇到了难题,拿不定主意到底该跟随父姓还是母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苟姓

我国还有一个姓,让家长给孩子取名时无比头疼,它就是苟姓。

苟姓的来历漫长复杂,其最初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根据史书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一位后裔便采用“苟”为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时,四川人苟华南高中进士,乾隆帝认为“苟”姓不雅,便赐其改为“敬”姓,从那以后,苟华南改名敬华南。

然而,并非所有苟姓人都来自敬姓,也不是所有的敬姓人都源自苟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有人觉得“苟”姓不雅,下意识地要改姓,但姓氏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代表着血缘亲情,改姓并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认识的“尸”与古代意义不同

如今,尸姓的来历虽然令今人生畏,但它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思。

尸姓大致来源于两条不同的传承,一支可追溯到轩辕黄帝的姬姓,东周时期召公姬奭的部分后人迁居到了当时称为“尸乡”的地方,将地名当做自己的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支则是出自西周时期王室大夫尸臣的后人,还有一些尸姓则可能来源于战国思想家尸佼。

当时的“尸”指的并非死后的尸体,而是一种叫做“立尸”的古老祭祀仪式中的重要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立尸”受到的尊重无比崇高,就连国君见到他们也要肃立表示最高的敬意,因为在仪式过程中他们已经代表了该已故之人的神灵,这很可能就是尸姓的缘起。

后来,这一仪式在被废除,但游牧民族鲜卑人后来发扬了这一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的是,鲜卑人的“立尸”不仅得到崇高的尊重,还会获得一定的特权,这在当时信奉儒家思想的汉人看来是野蛮和不可理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尸”姓已经非常稀有,只分布在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份。

当地拥有“尸”姓的人,给孩子取名字不易,但他们毫无怨言,毕竟“尸”姓,承载了我国厚重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堪回首的睾姓传说

与此同时,网友们浏览信息时,有人意外发现了“睾”姓和它背后的一些趣事。

睾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皋陶,根据文献记载,皋陶本姓偃,后来被尧帝封于皋邑,成为皋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皋陶协助夏朝的创立者大禹治水有功,被奉为上古四圣之一,他还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刑法典章,确立了“五刑五教”,因此被誉为中国司法之父。

皋陶去世后,他的子孙分成多姓,皋姓也随之分化,据说皋陶的部分后人因“皋”与“睾”古音近似,便改姓“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睾姓的来历并非如此简单,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叫做九疽的部族,他们崇拜蛇神,视蛇为圣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疽人相信,男性身体部位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量,是人类延续后代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纪念和崇拜这个神圣的器官,九疽人便自称“睾”姓,将男性身体部位视为氏族的图腾。

后来,九疽部族衰落消亡,但睾姓却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上古社会的遗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学者分析,九疽崇拜男性身体部位的习俗很可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使得睾这个字眼在文化中逐渐成了禁忌。

这其中是否存在谬传已难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睾姓的出现带来了极大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有人自报睾姓时,必然会引来他人诧异,睾这个字眼本身就让人难以启齿,况且它还是个姓氏,尤其是女性,说出自己姓“睾”极为窘迫。

不仅如此,旁人听到“睾”这个音时很可能会理解成“高”,这更容易产生误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今仍使用睾姓的人,大多分布在陕西和广西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他们保留了这个古老的姓氏。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像睾姓这样极不方便的姓氏正在快速消失,许多睾姓人家已经改用“高”姓代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有少女因此改嫁他姓,拒绝将这份尴尬传承下去,也有睾姓男子终生未娶,他认为这个姓氏已经成为家族的诅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姓氏固然源远流长,但当它成为人们心理负担时,改姓也未尝不可,我们不能苛责选择改姓的人,因为保全自身尊严远比姓氏更为重要。

同时,我国残留的古老姓氏也让我们得以一窥上古社会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姓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如何得到继承和创新?因语言和文化差异,境外华人的姓氏又有哪些特点?

不仅如此,姓氏与家族认同的纽带作用,同姓不一定同宗,但姓氏作为象征,促进了宗族认同的形成,今人是否也应该珍视这一认同纽带的文化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部分人改姓是个人选择,但是否也应考虑对家族的影响?改姓后如何承担和履行作为家族成员的权利义务?法律上是否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定?

毕竟,姓氏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历史演变和现实意义兼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需要采取包容的视角,了解其中的变迁脉络,同时也思考如何恰当地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改姓并非易事,当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