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或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画家千锤百炼,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墨分五色,释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并由五种色阶之间(加水量多少)形成的无数细微的渐变。唐代张彦远在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卒。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说明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中国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用墨有几种主要方法,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渍墨法、蘸墨法,等等。好的画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说的好,“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