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2年,周总理一行和朝鲜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这当中有一条规定,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不解。

这条规定表示,我方将自愿划分长白山一半地区给朝鲜。可长白山自古都是中国领土,我国为何要将它拱手送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奔赴朝鲜 重任在肩

1950年,为帮助友邻朝鲜击退美帝国主义,同时也为了捍卫领土权益,人民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出兵朝鲜的重要指示。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横渡鸭绿江,挥师直入朝鲜参战。

在这场为期三年的异国作战中,广大志愿军战士一往无前,克服了众多艰难险阻,配合朝鲜友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激烈较量。最终,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圆满胜利,经此一战后,中朝两国的外交关系也更上一层楼,愈发亲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其中,除了那些在战场上坐镇指挥的将帅们,还有一人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便是周总理。开战前夕,周总理就曾奉毛主席之命,多次往返苏联请求援助。同时,在国际会议上,他舌战群儒,向全世界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可耻行径。

战争开始后,周总理虽然没有亲临一线,但也频频作为代表往返于中朝两国,和朝鲜政府商谈。可以说,身居幕后的他不仅促成了最终的胜利,而且还加深了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可以说,周总理堪称两国和平交往的“和平使者”。

而对于周总理的贡献,朝鲜政府和民众也始终谨记在心。为了感谢他,朝鲜在境内修建了周总理的雕像,这是朝鲜唯一的外国人雕像,足见朝鲜方面对周总理的敬意。1962年,抗美援朝结束的第9年,周总理又一次被毛主席委以重任,踏上了久违的赴朝之路。

这一次出访朝鲜,伟人一方面是希望周总理能够继续加深中朝两国的友好往来,促进更深入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尽快解决困扰两国数百年来的一个“心结”,即有关长白山的领土争端问题。

有些人看了不免疑惑,长白山一直都是我国版图上的一部分,这是人尽皆知的固有事实。朝鲜和我国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会在长白山的归属问题上出现分歧呢?

领土纷争 从何而来?

长白山,历来便是我国和朝鲜的必争之地。作为东北三江的源头,同时簇拥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它因为上下游走势特殊,一直是中朝双方争抢的对象。长白山的上游流域复杂多变,下游的两边却边界分明。而且,两江中游河面宽阔,水流深邃。

我国和朝鲜围绕长白山的纷争,可从清朝时期开始追溯。1762年,清政府颁布法令,对外宣称长白山将作为禁地永久封闭,禁止任何外人闯入。这里本来还住着一批原住民,但随着长白山被封锁,他们也被迫背井离乡。从那以后,长白山就彻底成了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清政府虽然封禁了长白山,却没有往这边派驻看守的军队。这样一来,缺乏监管的长白山没过多久,就被隔壁的朝鲜钻了空子。进入19世纪后,朝鲜陷入了罕见的天灾,几乎年年都无法终止。很多人因此温饱无法满足,于是,他们将目光再次瞥向了长白山

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不计其数的朝鲜人为了逃难,争先恐后地涌入长白山这片无人问津之地。他们无视清政府的禁令,用非法方式从两江偷渡到中国境内,然后再在这里定居。眼看着这批“外来户”在长白山大有安营扎寨之势,清政府再也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些年,这群擅自闯入的朝鲜人民虽然有了“新家”,却也给清政府带来了很多麻烦。一些蛮横的朝鲜人为了生计,频繁在我国领土制造骚乱,不仅威胁到了我国人民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对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很大影响。

清政府认为,必须采取更严苛的举措,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朝鲜人“占山为王”的疯狂念想。1882年,清政府再次颁布法令,宣布将所有居住在长白山的朝鲜流民划归到本国名下。这样一来,这批擅自闯入的朝鲜人便有了“中国户口”,威胁性自然就能减少很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清政府的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朝鲜方面的强烈反对。他们给的理由很简单,人是从我们朝鲜走出去的,只不过是暂时的逃难,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成了中国的子民?为了反击清政府,朝鲜政府很快也发出声明,强调朝鲜人的聚居地延边是本国国土,和中国没半点关系。

清政府这边想借机拉拢那些朝鲜流民,顺便加强对长白山的控制。但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朝鲜却丝毫不退让,他们既没认识到自己霸占他国领土的错误,也不打算和清政府妥协。就这样,清政府和朝鲜政府为了长白山地区的归属权互不相让,一争就是数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日甲午战争示意图

1894年4月17日,随着清政府派出大臣李鸿章赴日议和,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为期九个月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溃败宣告结束。这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朝廷内腐朽不堪,外部又屡屡遭受西方列强侵蚀。势力大不如前,朝鲜的机会又一次降临了。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还割让了台湾,国力愈发空虚。朝鲜政府见时机已到,便趁着列强欺压中国的势头,强迫清政府废止了和朝鲜的宗藩关系。从此,朝鲜不再作为清政府的附庸,而是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了瓜分中国的侵略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奥匈帝国八国组成联合军团,以“义和团运动”为导火索,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7月,沙皇政府制造了骇人的“海兰泡惨案”,后于11月和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彻底占领东三省。

俄国占领东北三省后,本来打算通过法律形式将其军事占领的行为“合法化”,然而终因中外的强烈反对而被迫放弃。尽管如此,野心勃勃的沙皇政府也不甘作罢,他们一边大肆掠夺东北地区的矿产和森林资源,一边又和朝鲜狼狈为奸,以协议形式共同控制了延边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西方列强抱团瓜分中国的大背景下,又有俄国在背后推波助澜,朝鲜政府的腰杆自然也能挺直,堂而皇之地从清政府的手中抢走长白山和三江流域的管辖权。就这样,长白山成了朝鲜的地盘,这无形中也助长了朝鲜的嚣张气焰,让他们的行为越发变本加厉。

清政府本以为,将长白山和三江流域拱手让给朝鲜,国内的纷争就能减少一些。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贪心的朝鲜政府霸占了长白山还不够,居然还将魔爪伸向了我国的边境地带。他们打着“排除异己”的旗号,大肆残杀中国百姓,甚至清政府的军队,也时常遭遇他们偷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时候的清政府自身都难保,又哪里有什么反抗的底气呢?各路西方列强的侵略仍未停止,丧权辱国的条约隔三差五地就要签,清政府早就成了西方国家放在案板上的“待俎鱼肉”,没了任何话语权可言。因此,对于朝鲜的蛮横行径,清政府也只能选择默默承受了。

但另一边的朝鲜也没猖狂太久,随着1902年日俄战争结束、沙俄政府以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折损舰艇27万吨的惨重代价彻底落败,朝鲜政府在中国再也没了“靠山”。《朴茨茅斯条约》生效后,日本接手了俄在中国的殖民地,长白山成了它的重点占领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日本政府就已经盯上了东北地区这块“肥肉”,眼下既已战胜了日本,自然不会轻易错失这片资源丰富的风水宝地。为了达成目的,日本政府逼迫中朝签订《界务条约》,以割让中国间岛为交换条件,让清政府重新拿回延边、长白山等边境地区的主权。

话虽如此,回归中国的长白山区并没有因此消停。随着清朝覆灭、国内各大军阀的混战拉开帷幕,战争的烽火又一次烧到了长白山。后来,中国爆发了八年抗战,长白山同样没能逃过一劫。好不容易挨到日本投降,结果蒋介石又挑起了内战,将长白山卷进了战争的旋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0月1日,结束了解放战争的中国终于迎来新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身份亮相于世界。随着国内环境恢复稳定,以毛主席为主的党中央开始集中精力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而关于中朝两国围绕长白山的领土争端一事,也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圆满解决 原因揭晓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和朝鲜的外交关系有所缓和,加之共同参与过抗战和抗美援朝的经历,两国之间的政治隔阂也减少了许多。但是,关于长白山区如何划分,依旧是中朝双方都极为关切的重点话题。

上世纪50年代,朝鲜曾率先提出双方以鸭绿江为界限,各自占领长白山的一半。进入60年代后,朝鲜又提出了想要获得北麓一侧的请求。至于为什么坚持要拿回北麓的控制权,朝鲜政府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他们的革命领袖金日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日成

金日成的出生地正是在长白山北麓,而且,他当初也是在这里加入共产党、成为万千抗日志士中一员的。对于金日成和朝鲜人民而言,这里不仅是金日成的故乡,更是见证了他革命事业的“革命圣地”。如此意义非凡之处,理当划归给朝鲜,供子孙后代予以敬仰。

我国政府了解到朝鲜政府的诉求后,明白他们此举是为了纪念朝鲜革命领袖金日成,便爽快同意了协商谈判。1962年10月,周总理率代表团到访朝鲜平壤,和朝方共同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条约规定,长白山的天池将一分为二,以此作为分界线向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分别以青石峰和天门峰为终点。1964年3月,中朝又在此基础上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管辖的长白山区域。至此,有关长白山区的纷争问题,终于圆满解决。

实际上,我国政府之所以同意将长白山北麓划给朝鲜,除了为缓解两国外交关系外,还考虑到了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北麓一带早已定居了大量的朝鲜人,如果我们全面控制长白山,便意味着要赶走这些原住民。那么到时候,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从外部局势来看,因在抗美援朝中惨败,当时的韩国对我国长白山区也虎视眈眈,伺机借我国和朝鲜的领土纷争“横插一刀”。但随着中朝在此事上的意见统一,韩国也不敢再有所动作。这既维系了中朝两国的国际友谊,同时也消除了外患,何尝不是两全其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