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会去医务室输液,说是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心梗、脑梗。输液就能使血管通畅,预防中风,真的科学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揭开输液冲血栓的神秘面纱。

输液冲血栓?

输液用药一般是扩血管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这类药物一般作用时间是6-8小时,并不可能长期疏通血管。这还容易形成药物耐受,给以后的疾病治疗带来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从脑中风来说,如果有微动脉瘤形成,而输液的活血化瘀药物很有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造成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致病致死,得不偿失。

输液不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也不能疏通血管,清除斑块;而老年人的心、肺、肝、肾功能都在减退,过多输液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过多输液有哪些危害呢?

1.容易诱发肾衰、心衰

一般来说,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大量输液容易加重肾脏的负担,诱发肾衰竭;而对于心功能不全者,输液也会增加心脏负担,严重时会诱发心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过敏

大家一定不要小瞧过敏。老年人输液的过敏反应很严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3.静脉血管炎

输液属于一种有创伤的操作,尤其是老年人的抵抗力本来就差,所以反复扎针很容易引起静脉血管炎。

研究胜于雄辩

有学者针对输液能不能预防脑卒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长达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定期输液组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非输液组没有明显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项数据显示,定期输液组的人输液后14日内的各项血液指标都有变化,如血浆黏度下降等,但30日后会恢复至原来状态。所以定期输液并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

如何应对脑卒中?

造成血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内膜增生。血管一旦被堵住,就很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卒中发生后,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而这些神经元在后续的治疗中无法修复,这也使得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5%!时间成了治疗卒中最关键的环节。

脑卒中的初期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如果在发病的6小时内及时用溶栓药,有可能将堵塞的血管通开。在对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及时抢救治疗,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预防。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具有脑血管病危险但未发生过脑卒中的人群;二级预防指的是已经患上脑血管病的患者,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脑卒中二级预防很关键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持续的药物治疗,如服用降压和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基本都是长期服用,甚至是终生服用,切勿随心所欲,想停就停。

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如饮食要少油少盐、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戒烟限酒等;如果是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合理使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瑞旨)。一旦出现了头晕、胸闷、胸痛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