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结束访美之行不久后,就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了一次联合记者会,并对外宣称:将决心落实针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而制定的一些反制性措施,同时强调欧洲需要提高在绿色产业中的竞争力。

从这一番表态来看,似乎朔尔茨在与美会晤过程中碰了“软钉子”,进而促使欧盟下定决心采取一些必要行动来对抗美国带来的挑战,使得拜登政府又有了新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一经发布,德国和欧洲就一直在与美国保持沟通和交流,希望双方达成妥协,切勿因补贴政策损害双方的友好关系,但是效果甚微。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访美期间,曾就以此事与美商谈,希望美国做出一定让步。虽然当时拜登的态度有所缓和,对外声称此法案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美国不排除调整的可能性;但是时至今日,欧盟也丝毫没有看到任何要调整的迹象,朔尔茨此次访美也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这导致欧盟对拜登政府彻底放弃幻想,并在记者会上与朔尔茨一致对外宣称,为了保护欧洲在美企业,欧盟必须要采取一些行动来抵御美国补贴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要加强欧洲企业在绿色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欧盟看来,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只服务于美国企业,将欧洲企业排除在外,这无疑增加了欧洲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削弱了其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引发“去工业化”的欧洲危机。在欧洲已陷入能源危机的当下,美国此番做法无疑是对欧洲企业的一次重大打击。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欧盟决心予以反击,推出了一系列减免税收、适当为企业提供援助资金的政策,旨在帮助企业缩减生产成本,提高欧洲在美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欧盟还宣布要加大在绿色产业的投资,大力呼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保持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先进地位。

此前,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供应渠道被硬生生砍断,欧洲各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大幅攀升,甚至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虽然欧洲在短期内高额采购了别国能源缓解了局面,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只要一日不解决廉价能源的供应问题,那么欧洲产业线转移的可能性就会日益加大。

而要想彻底摆脱能源危机,就必须要解决俄乌冲突。因此,就在中国发布“和平法案”后,俄乌双方都发出了积极的信号,这使得欧洲国家看到了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俄乌冲突的希望。德国外长在G20外长会上,就曾表达过对“和平法案”的关注与重视,希望中方在俄乌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而在此次联合记者会上,朔尔茨和冯德莱恩针对美国炒作的“大新闻”,再次解释、发声,在被问及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欧盟是否会对华制裁时,冯德莱恩表示,只是假设,不作回应。

由此可见,欧盟并没有受到美国恶意炒作话题的影响,而是看到了中国在解决俄乌问题上面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解决俄乌冲突不仅符合欧盟的利益,也是中国极力达成的目标。在未来,中欧双方可能会有更多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