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发展、进步,走向更好。回避问题,只会催生新问题。

01

4月20日晚上,江苏某市一位女士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求求你们,谁来救救市民,本地燃气也有问题,强烈要求彻查》的文章。

文章发布后,很快就接到了当地燃气公司的电话,随后第二天,就有燃气公司人员上门进行检查。

几名燃气工作人员离开后,当地警方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反诈,但是其问询的却是女子老公单位地址家庭情况等等系列家庭隐私情况。

随后,女子老公也很快受到了其公司老板的询问和格外关注,而这些所有令人心悸的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相同目的,让女子删除文章。

四月二十三日,该女子再次网络发文,央求燃气公司放过她及家人,该文讲述了整个事情经过,讲述了她及其老公遭遇到的惊魂失魄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忧虑。

这是一个不解决问题,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典型案例。我们不愿意过度解读,相信当地有关方面会对违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但是,现实中,不愿意解决问题,反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02

我们曾在一家杂志社上班。

杂志社是家族企业,在某些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

当时,一个新来的同事,学历比我们都高,人也很活跃,很有才,有过多家杂志的编辑经验。

在他入职半年后,领导在一次会议上突然点到了他的名字,并发表了一番讲话。

我们听懂了,大致意思是,该同志自己下去调研市场,通过个人方式,从杂志的设计、组稿、管理、发行等方面给领导提十几条意见以及改进建议。

其实,他提的这些问题,我们早就意识到了。我们也明白,如果用心解决问题,并不难。但是,时间久了,我们都麻木了,何必得罪人呢!

领导在会议上总结了一句话:你自己本职工作做得咋样了?别天天盯着问题,要充满正能量。

是的,他提的意见和建议让领导令人不安,领导认为他才是问题。领导认为,他所谓的问题不是问题,而他提出问题才是麻烦。

后来,他一直不能正常上稿,工作一年后就离职了。

现在,这家杂志社已经解散了。

03

前不久,我们曾经推送过一篇关于“12345”的文章。

文章中,大致讲了某县12345工作人员不仅专业能力匮乏,而且工作态度恶劣的事例。

经过反复交涉,12345方面承认工作人员能力不足,态度欠佳,并对该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我们认为,这件事应该引起重视。毕竟,12345是塑造公信力的重要渠道,是群众相信行政单位的最后一道防线。12345的工作如果都不值得信任,那人民群众还能相信谁。

文章发出后,某县政务部门负责人走先生联系我们领导,要求我删除该文。

我们非常奇怪:一、全文没有提及具体是哪一个县,该同志对号入座干什么?该同志本身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二、文章末尾留了联系方式,如果真需要删文,为何不主动联系我们?难道是认为自己人脉更广,炫耀来着?

后来,我们想通了:一、他们确实有问题;二、他们不想解决问题。

04

在某小区业主群里,有业主提出了质疑:“小区内的公共空间本身就有限,好好的一个停车位,为何非要进行改造,并加上了地锁?”

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马上作出了回应:“这是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才落实的。”

业主反问道:“征求了谁的意见?我们怎么没有听到你们征求我的意见?”

物业显得有些理直气壮了:“我们不可能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有多数人同意就成了。”

这个对话让人看得非常不舒服。同样是业主,每个人的权利都是一样的,享受的服务应该是相对平等的。物业既然要进行相关的改造工作,就应该征求每一个业主的意见。即便在后续形成意见时,可以作“少数服从多数”的结论,但在前期工作中,应该尊重每一位业主。

我们并不清楚这里面是否有故意的成分,但物业公司通过侵犯少数业主的合法权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言之凿凿“少数服从多数”,这是违规行为。

在现实操作中,人人事不关己。其实很多事出现后,少数人的意见更具参考价值。如果不能充分尊重,按其意见落实,至少作一个相对公平的沟通,给予适当的解释。

如果直接忽视,然后形成“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表面看没问题,实际是自己给自己埋雷。

不怕有人提出问题,就怕每个人都不关心。真到那个时候,恐怕所有工作都不好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要想创新、发展、进步,持有不同声音的人才是关键。然而,有些领导者会把这类人妖魔化,不但不肯去解决这些人反映上来的问题,反而指责他们不该提出问题,招惹麻烦。

我们非常理解这类所谓的领导,被人揭穿缺点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这种不安促使领导者避重就轻,极力为自己辩护。这,就是我们进步的局限。

有些领导者会因为害怕自己解决不了问题而不敢承认问题的存在。“知道问题存在”和“不会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让人感到不安,而领导者试图摆脱的,正是这种不安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相对而言,我们经常为自己生存的小县城而自豪。我们小县城的各级、各单位一心为民,只要群众提出问题,基本都能快速解决,默默耕耘。

简单罗列几例:

2月29日,我们根据游客反馈,推送了一篇文章《一个公路指示牌,错得有点儿离谱》。相关部门立马行动,3月2日上午,工作人员放弃休息,第一时间将错了好几年的指示牌更正了过来。

3月6日,我们推送了一篇小文章《有关部门犯点小错算什么,别动不动就提意见》,其中委婉地提到了,某县县政府门外张贴的标语,因年久失修,字迹脱落,好久没有修正。如果上级来人,或者招商引资投资商来看到,会影响形象,破坏印象。很快,我们发现,这个脱落了几年的字焕然一新。

3月9日,我们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推送了一篇文章《去医院体检,每一次都想骂人》,讲述了某地医院体检中心折腾群众、工作人员着装不规范的问题。3月12日上午,本地某医院负责人专门联系到我,说看了其他医院的事,深受启发,主动对标,自己带头整改所在医院的问题。

4月12日,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我出生的小山村,差点儿被忘记了》,讲述了一个偏远山头村的光缆杆子断了几个月,村里无法解决。文章推送52分钟后,本地移动公司迅速联系村里,第二天一早维修队就到达了村里,并于当天将两根杆子更换。

4月16日,我们推送的文章《我路过此处,差点把头弄丢了》,讲述某村路边施工围挡倒塌,伸到马路上,对行人和车辆构成威胁。第二天,该问题就得到了处理。

这,就是我们的小县城,不仅美丽,而且温暖、高效,积极为人民服务。如果每个单位都能这样,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进步。

见到问题不可怕,如果是本职,那就好好改进。如果跟自己无关,装作没看到,不就得了?

可怕的是,有些人习惯性对号入座,有些人不反思自己,反而苛求他人。

如果人人都那样,不仅家乡无法进步,还会拔出萝卜带出泥。

到时,是怪别人,还是怪自己呢?

别自诩人脉广,到处找这个找那个。你不解决问题而到处找人,恰恰说明你自身有问题。

人民群众非常清楚,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找人摆平的最终结果,就是你越害怕的东西会被公开得越多。认真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你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