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丰泽园,这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院内东、西、南、北各有5间房子。北房是毛泽东的住所,中间有条过道,西边两间住着家属,东边两间是毛泽东的办公场所和接待室。

菊香书屋内,灯火摇曳,毛泽东正坐在书桌前批阅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正在工作的毛泽东

“主席!”秘书处长叶子龙走了进来,面带喜色地说:“您家乡来了两位客人。”

“韶山来人了?什么时候来的?”毛泽东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惊喜。

“一个是您堂弟,叫毛泽连。一个是您的堂表弟,叫李轲。”叶子龙又说:“昨天打电话过来时,您正在忙,他们就去找岸英了”。

这段对话发生于1949年10月,新中国肇创之初,百废待兴。由于公务繁忙,毛泽东对叶子龙说道:“等明天有空了,通知他们来见我”!

毛泽连是毛泽东的堂弟,与毛泽东共曾祖父。曾祖父毛祖人育有两子,长子毛恩农,是毛泽连的爷爷。次子毛恩普,是毛泽东的爷爷。后来,毛恩农生了三个儿子,三子毛贻经,即毛泽连的父亲。毛恩普只生了一个儿子,名曰毛顺生,是毛泽东的父亲。

清光绪年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与毛泽连的祖父毛恩农分了家。此后,毛恩农一家住在韶山东茅塘,毛恩普带着儿子毛顺生,搬到了韶山冲下面的上屋场居住,两家相隔几华里。

分家时,毛祖人有45亩地。分给毛恩农30亩地,毛恩普15亩地。然而毛恩农有三个儿子,到了毛泽连父亲分家时,毛泽连家只落得10亩地。而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只有毛顺生一个儿子,毛泽东家分得15亩地。再加上毛顺生善于经营,所以毛泽东家的情况比毛泽连家好。

毛泽连比毛泽东小20岁,可两人亲如胞兄弟。大革命时期,毛泽连参加了儿童团。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毛泽连就站在村口站岗放哨。再后来,毛泽东离开韶山,一走就是20多年,与毛泽连失去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919年,毛泽东和父亲毛顺生、大伯毛福生和弟弟毛泽覃在长沙

另外一位亲戚李轲,是毛泽东的堂表弟,大名叫李祝华。家住韶山如意乡羊荣村地庄园,离韶山冲五公里。毛泽连的祖父毛恩农还有个女儿毛智修,出嫁后生了个儿子,就是李轲。

毛智修比毛泽东大14岁,没出嫁时,她对毛泽东就很好。出嫁后,毛泽东也经常去看望毛智修,亲切地称呼她是姑妈,两人的感情很真挚。

第二天,叶子龙带着毛泽连和李轲来见毛泽东。一别20多年,兄弟再见时,那种情景无需赘述。

“主席。”毛泽连和李轲很激动:“我们这次来北京,一是代表老家人来看看您,二是向您汇报家乡的情况。”

毛泽东边和他们说话,边把他们往沙发上引。等两人坐定后,毛泽东又拿来苹果招待他们,“你们什么时候从韶山动身的?”

“9月份就动身了,路上走了20多天”,毛泽连回答道。“怎么走了这么久?”虽然韶山离北京千山阻隔,可也用不了这么久,毛泽东有点诧异。

于是,毛泽连将来京的来龙去脉,以及路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毛泽东。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第四野战军46军138师路过湘潭,师长任昌辉得知毛泽东老家在韶山,就派人去韶山打听毛泽东亲戚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在韶山的故居图

当时,有名地下党员叫刘亚雄,祖父刘霖生是毛泽东的老表,曾与毛泽东往来密切。根据他提供的情报,138师的同志在韶山找到了毛泽连,外加两位青年——毛泽东的远房侄子毛远翔和毛远忠。

就这样,他们三人被接到了湘乡县城,在刘亚雄的家里面住了一晚,第2天被带去见138师师长任昌辉。

见面时,任昌辉问了几个问题:“你们和毛主席是什么关系……”三人一一回答。韶山冲消息闭塞,对外面的情况不甚了解。经过任昌辉的介绍,毛泽连才知道,毛泽东带领着穷人,解放了全中国。

师长任昌辉又问:“毛主席在北京,你们想去北京见他吗?”毛泽连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家里面穷,没有钱……”任昌辉说:“不用担心钱,把家里面的紧要事情处理完,再送你们去北京”!

毛泽连作为农民,要说有什么要紧事,除了要给家中的几亩地施肥外,就是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

9月初,毛泽连将家中事务安排妥当后,找来堂表弟李轲,一同前往北京。原来,毛泽连本身有眼疾,和李轲一同前往北京,路上还能有个照应。

从韶山乘坐轮船,两人当天到达长沙,受到了湖南省委的热情招待。在招待所,毛泽连遇到了罗荣桓的家属,同样准备去北京。

翌日,湖南省委派人,将这一行13人送到了汉口,交给了在这里等待的湖北省委。此时已经是9月中旬,湖北省委组织部的人说:“还有几天就要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了,你们先在武汉住下,等开国大典结束后,再把你们送到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

10月2号,在湖北省委组织部同志的护送下,毛泽连一行人来到了北京。可他们从毛泽东秘书处得知,毛泽东刚睡下,后来又联系了毛岸英。于是,毛岸英先毛泽东一步见到了毛泽连。

听了毛泽连的讲述,毛泽东这才弄明白,多亏了四野、湖南和湖北同志,否则还不能这么快就见到老家的亲戚。

接下来的几天,毛泽东多次邀请毛泽连和李轲来丰泽园做客,拉家常。

“泽连老弟。”毛泽东看到毛泽连的眼睛经常流泪,就问:“这是怎么回事?”说起毛泽连的眼疾,又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

毛泽连有个姐姐叫毛泽建,六七岁时被过继给毛泽东家。十几岁时,毛泽连的母亲做主,把毛泽建送给当地一户人家当童养媳。

1921年春节,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得知继妹当了童养媳后,坚持要把毛泽建接回家,并解除了婚约。回长沙时,毛泽东还带走了毛泽建。1923年,在毛泽东的引领下,毛泽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毛泽建在作战中被捕,遭受了长达一年多的严刑拷打。1929年8月20号,毛泽建遭敌人杀害。随即,湘潭县警察区派了一队枪兵,来毛泽连家抄家。幸亏有韶山乡亲通风报信,才让毛泽连一家逃走。

16岁的毛泽连,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白天帮地主家种田做工,晚上躲到岩洞中休息。忧愤交加,再加上生活条件差,毛泽连患上了眼疾。无钱医治,最终落下病根。

1949年,毛泽连去北京看望毛泽东时。双眼雾雾蒙蒙,差不多要完全失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堂弟毛泽连

毛泽东惋惜地说:“年纪还不大,眼睛就坏了,真可惜!”毛泽连向毛泽东求助:“三哥,北京城内有没有郎中?”“有。”毛泽东说,“就在这里给你看看眼疾吧!”

一个礼拜后,毛泽连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先是摘掉了左眼。第2次手术时,医生准备给毛泽连安上一个假眼球。毛泽连拿不定主意,想打电话同毛泽东商量。

毛泽东得知后,打电话对医生说:“听说他住不习惯,就让他出院吧,在外面自由一些”。第2天,毛泽东派了警卫班长,将毛泽连从医院接走。

这样,毛泽连前后在医院住了37天,右眼恢复了许多功能。见面时,毛泽东看到毛泽连的头上还缠着纱布,便说:“现在视力恢复了,假眼球就没必要做了,没什么用,还多花钱。”

“都听主席三哥的,不装了。”毛泽连节省惯了,知道不该花的钱不花,非常同意毛泽东的说法。

出院后,毛泽连仍然住在毛泽东家。有一天,拉家常时,说起了在韶山的情况。李轲连忙对毛泽东说:“泽连家的生活困难,能不能帮他想点办法?”毛泽连也说:“家里孩子小,母亲的身体不好,负担重,连油盐钱都不够”!

听到这里,毛泽东心情沉重地说:“泽连的家庭困难,我知道。但是,我是国家的主席,要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亲戚。泽连的困难,要靠当地政府解决”!

他这一说,大家都默不作声了。毛泽东换了话题,氛围才好了不少。

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后,毛泽连和李轲两人对北京的天气虽然不习惯,但是都对北京留恋不舍。尤其是李轲,想让毛泽东帮他在北京找份工作,或者介绍回湖南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所丰泽园

毛泽东得知后,表情严肃又语气温和地说:“革命牺牲了成千上万人才有了今天,我现在当主席,是革命的需要,要为人民服务。不能像封建社会,一当上皇帝,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

毛泽东又说:“打了几十年仗,现在刚结束,国家和人民想恢复元气,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你们在老家把田种好,多打粮食,也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争光”。

转头,毛泽东又对毛泽连叮嘱道:“你是我的亲戚,凡事都要带个好头。家庭有困难,我可以给你支援一二。倘若打着我的牌子,找公家麻烦,肯定不行”。

又过了一段时间,北京天气越来越冷,毛泽连和李轲想回老家了。

分别时,毛泽东将两人送到车站。临上车前,毛泽东又喊住毛泽连:“九弟,回去后遇到困难,不要去麻烦政府。你是我的亲戚,凡事带个好头,可不能大事小事都去找政府”!

正是这句话,让毛泽连记了一辈子。

回到湘潭后,虽然毛泽连没去找政府,但是湘潭政府主动找上门,将毛泽连的母亲送到湘潭医院治疗。在湘潭医院住了一段时间,病情未见好转,又送到长沙湘雅医院,仍然没有起色。

这时,毛泽连想到自己在北京治疗眼疾的经历。便设法与在长沙工作的远方侄子毛远悌联系,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没多久便收到了回信:

来信收到。慰生六婶(毛泽连父亲叫毛慰生,按辈分,毛泽东称呼毛泽连母亲为慰生六婶)及泽连均不要来京,也不宜在长沙住得太久。诊病完了急回韶山为好,现在人民政府决定精简节约,强调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也不要在长沙住得太久。泽连家境困难,待将来再设法略作帮助,目前不要靠望。远悌在印厂工作,可以在工作余暇进行学习。请你们代我问六婶好!祝你们都好!

这就是毛泽东,对亲属要求严格,生怕他们花地方财政的钱。当然,毛泽东也知道,这是地方政府的主动关心。但是,党组织关心是一回事,个人体谅国家难处又是另外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回韶山,亲切的握着堂兄毛宇居的手

回信中,毛泽东劝毛泽连“不要来京”,甚至还说,“不要在长沙住得太久”。至于毛泽连的困难,毛泽东宁愿自己“将来再想办法”解决。随同那封信,毛泽东又从稿费中拿出200块钱,寄给了毛泽连。

尽管病情尚未痊愈,但是“慰生六婶”已经大有好转。毛泽连也听从毛泽东的话,带着母亲回到了韶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回去没多久,毛泽连开荒时从山坎上掉了下来,把自己摔成重伤。一家有一个病人,全家都不得安生。如今,顶梁柱倒了下来,让毛泽连家如何是好?

彼时,毛泽连有一对儿女。老大是男孩,叫毛岸平。老二是女孩,叫毛小青。算上老婆和老娘,一家五口的吃喝用度,都要靠毛泽连。如今,他倒下了,今后的日子就难了!

一想到现在的处境,毛泽连几天几夜都合不上眼。可他始终记着毛泽东的话,不能大事小事都找政府的麻烦。心急火燎之下,原本0.3、0.4的视力,又看不清东西了。

万般无奈之下,1952年5月8日,毛泽连又向主席三哥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的困境,并提出进京看病的要求。

山路弯弯,路途坎坷。快到7月时,毛泽连才收到毛泽东的回信:

5月8日的信收到。你的眼病、脚病未好,甚念。仍以在家养治为宜,不要来京,因为湘雅医院诊不好,北京也不见得诊得好。

看完来信,毛泽连悄悄地将它藏了起来。他知道,主席三哥有难处。

然而,就在毛泽连收到毛泽东的信后没多久,“慰生六婶”就在忧急之中撒手人寰。母亲去世,家中哭成一团,毛泽连几近绝望。

说起来,让政府照顾毛泽连一家并不过分,因为这是一个革命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955年,毛泽东堂弟毛泽青(右五)携全家来看毛泽东,毛泽青和毛泽连是兄弟俩

毛泽连的父亲毛慰生,育有四儿一女。大儿子夭折,二儿子毛泽华,大革命时便参加过农民协会,跟随毛泽东从事农运工作。后来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作战中牺牲。三子毛泽连,一生老实本分。四子毛泽青,1937年离开韶山,后参加红军,建国后才联系上家人。女儿毛泽建 ,1921年跟随毛泽东离开韶山,1929年为革命牺牲。

四儿一女,三个孩子都参加了革命,两人牺牲在革命中。

母亲的死,毛泽连必须得告诉主席三哥。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后来的书信中。毛泽东总是问“慰生六婶”的情况,向她问好,给她寄钱,买药治病。

没多久,毛泽东在给堂兄毛宇居写信时,特意问起此事:

“……接毛泽连的信,六婶病故,他自己又跌断了脚,不知实际情况如何,脚伤有治好的希望否,他未提到要钱的话,不知他在生活上过得去否,盼请查明见告。”

听说“慰生六婶”竟然无钱下葬,毛泽东立刻寄去300块钱。并叮嘱毛宇居:以一百元为六婶葬费,二百元为泽连治病之费。

从这里来看,毛泽东似乎过于严厉。为了革命,毛泽连家两人牺牲。然而,正如毛泽东当年要求毛岸英那样“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来要求自己的亲戚——毛泽连一家。

严厉的同时,毛泽东又是慈善的。他在信中所说“设法帮助”不是客套话。打那以后,毛泽东每年给毛泽连家寄去200块钱,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晚年

进入1970年后,毛泽东的年纪大了,家庭开支也不小。实在无力承担后,才停止给毛泽连寄送补助。不过,当时国家的条件也好了不少,毛泽东在给毛泽连的信中说:“我老了,请政府照顾他。”

毛泽东晚年,面对前去探望他的女儿李敏和李讷说:“我快不行了,有件事情要请你们去做。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他们。”

毛泽东说的这两个叔叔,一个是毛泽连,一个是毛泽嵘。这般充满真情的话语,听之让人落泪。

毛泽东去世后,李敏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到了韶山。在东茅塘,李敏见到了毛泽连。看到了毛泽连的家境后,李敏方才明白,1966年时,父亲为何对她大发雷霆。

1966年9月份,李敏跟随大串联的队伍来到湖南长沙。回到北京后,毛泽东问他路上的情况,得知李敏到了长沙,竟然没有回韶山时,对她大发雷霆,批评李敏:“不该对老家的亲戚这样冷淡。”

这次看望叔父和婶婶两人,望着毛泽连家徒四壁的寒酸情况,李敏拿出100块钱交给两人说:“父亲去世了,还有我们。您二老保重,有时间去北京看一看”。

1981年,毛泽连的老婆张玉莲前往北京瞻仰毛泽东遗容,李敏将她接到家里面住。白天,李敏带张玉莲到处参观游览。晚上,李敏又要担心婶婶的被子有没有盖严实。临走时,李敏又给她塞了100块钱。

父亲对两个女儿的叮嘱,李敏没有忘,李讷也一直记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和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

1984年8月,李讷和王景清在云南结完婚,准备回北京。路过长沙时,特意去韶山拜望毛泽连。因为她也忘不了父亲的嘱托——经常回去看看他们。分别时,李讷给了毛泽连夫妇100块钱。

1989年5月3日,李讷和丈夫王景清又来看望毛泽连夫妇。亲人相见,有着说不完的话。天要擦黑时,李讷才恋恋不舍得起身离开。

临走时,李讷抱歉地对毛泽连夫妇说:“这次本想多住几天,但是孩子一个人在家,只能提前回去”。说到这里,李讷的喉咙透出哽咽声。

转过身,李讷又对毛泽连的长子毛岸平说:“弟弟,我们回来一次不容易,叔叔就要多麻烦你了”。

生前,毛泽东说,“泽连的困难我知道”。去世后,毛泽东叮嘱女儿说,“要记挂叔叔的困难”。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女儿李敏和李讷,都在挂念着老家的这几位亲戚。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毛泽连不敢麻烦政府任何事情。在毛泽连的影响下,儿子毛岸平没有在困难面前趴下,他曾这样说:

我们家是有特殊的背景,但是父亲和我们都没有用这个背景去谋求私利。按说,现在省里好几位书记都是从韶山公社党委书记的位置上出去的,我们家的困难他们都了如指掌,他们也都经常关心我们家,可是我们从不开口请他们照顾,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为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形象添了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毛泽东堂弟毛泽连和老婆张玉莲

这样的侄辈,毛主席啊,您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