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季度,几乎所有银行的净利润都在下降,比如农行、招行下降了2%,工行、建行下降了3%,中行降了5%,真不知道该解读成利空还是利多。

好的一方面是,社会总利润基本是固定的,银行赚的少了,自然其它部门就有可能赚更多。比如,从19年至今,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房贷利率)已经降了约1个百分点,大城市房奴每月差不多能省大几百块呢。

众所周知,银行在中国经济中异常强势。去年,约5300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创造了5.3万亿净利润,然而仅42家银行就赚了2.1万亿,占比近40%,真正的一家顶百家。

因此,银行的让利空间是巨大的,假定到年末,上市银行平均少赚5%,那就可以让市场多赚超1000亿,比我大西安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或者更具体,平摊到7.6亿劳动力身上,每人可以分140元。

老实讲,改开四十年,银行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了,现在经济遇到困难,让它做一些牺牲应该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反过来想,连银行如此强势的部门现在也赚不到钱,可见经济冷到何种地步了。这其中,固然有央行降息的影响,但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钱贷不出去了,更不要说不少人甚至在提前还贷。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前四个月,居民新增贷款仅8000亿出头,比去年同期一口气少了约5200亿,不管是短期消费贷还是长期房贷,反正老百姓都不想再贷款了,因为完全不知道将来还不还得起。

更夸张的是新增社融总量(全社会一起借的钱,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4月份竟然同比转负了,也就是说,该月全社会向银行还的钱比借的钱还多,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记录。

除了政府,真是没人愿意贷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总的来说,其实很难将银行净利润减少理解为利多,因为这大部分都是由于信贷和经济萎缩,而不是银行主动让利,悲观的看,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收缩才要刚刚开始。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