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昆曲,一梦六百年。近日,在“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昆山,一座全面展现我国传统戏曲风采的城市文化“新地标”正散发着熠熠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陈品

丝竹清音、百戏市集、学术讲座、戏曲盖章……“五一”期间,一场“穿古越今”的戏曲文化盛宴在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拉开帷幕。创意文创、非遗美学、风味小食、戏曲斑马线……人头攒动的市集让人不禁联想到《姑苏繁华图》中“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热闹场景。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将艺术与生活交织、传统与潮流交融,带领观众细品了一场烟火人间里的艺术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戏曲表演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作为国内首个集齐348个剧种资料的戏曲主题博物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自2023年10月开馆以来好戏不断,让这座古老的“昆曲小镇”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数百年传承 老腔调有“新戏台”

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曲小镇”的巴城镇,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历史。唐代宫廷名伶黄幡绰传授的宫廷雅乐成为昆山腔源头之一。元代文人顾阿瑛曾在此举办玉山雅集,文人墨客的诗文曲唱成为昆山腔萌发的助力。信义晨晖,东吴夕照,一曲悠扬的水磨腔惊艳了六百载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之形取材“工尺谱”元素,空间灵动,演绎古今传承。馆内设有各陈列展厅、公共教育和文创区,融入戏曲主题收藏、展示、教研、演艺等功能。博物馆有四个常设展厅:通史厅以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各时期的重要事件为脉络,全面展示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时代风采;专题厅依托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丰富成果,展示全国348个剧种全貌;多媒体厅通过不同视觉风格呈现,让观众感受文字与戏曲的交融之美;互动体验厅以梨园子弟的代入感,打造多维度融入式探索体验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博物馆筹建开始,团队用了四年时间去收集各类戏曲资料及文物,涵盖了348个剧种全貌的专题厅是馆里一大特色,它讲述着每一个剧种的‘前世今生’,可以说是一个珍贵的中国戏曲‘族谱’。”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馆长费一鸣告诉记者。

多角度展演 品戏曲古今风貌

明清戏服、戏剧曲谱、画稿以及蕴含戏曲元素的文物……开馆特展的“意主形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戏剧文物展以珍贵的明清戏曲文物吸引了一大波“流量”。据费一鸣介绍,这场展览自开馆以来备受关注,一再延长展期直至今年“五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主形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戏剧文物展展品

该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关晚明及清代宫廷戏曲活动方面的各类文物,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向参观者展示了清代宫廷戏剧活动的时代演变和舞台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春谁似我—祝贺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二十年主题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春谁似我—祝贺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二十年主题展厅

除此之外,“惊春谁似我”——祝贺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二十年主题展则以独特的视角,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影像资料如回放电影般向观众展示了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来的巡演轨迹。创新形式的展陈,多重戏曲场景设置,丰富的沉浸式体验感把人们带入如歌如泣的唯美爱情故事里。

据费一鸣介绍,这两场戏曲特展的加持让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刚开馆就热度剧增。据统计,开馆首月累计接待观众近6万人。同时,馆里也正不断尝试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XR等技术,丰富观众体验感。

“听、看、猜、学、演” 沉浸式体验一场好“戏”

今年三月,全国首个戏曲主题“XR”展——“游园幻戏”在这里隆重上线。借助XR技术,观众们在博物馆的“亭台楼阁”中,沉浸式感受气韵生动的东方美学。展览选取《游园》“皂罗袍”和《惊梦》“山桃红”两个唱段作为互动体验内容,打造一场观众与“杜丽娘”“柳梦梅”的相遇。“金鱼池,池馆苍苔一片青”,展览还以新媒体艺术手法让金鱼悠游于博物馆空间中,营造出古典轻盈且悠远超然的美学意境。首席虚拟人推荐官“小小生”和“小花旦”也以博物馆全域游讲解员的身份闪亮登场。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戏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表现形式,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实现了以虚拟实境打造奇幻“戏台”、以数字光影“入百戏”,拓展“元宇宙+戏剧”的新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为进一步履行博物馆职责,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连续推出各类社教、游学活动,不遗余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公开课”“戏曲工作坊”“百戏研学”等专题活动,让每一个参与者在“听、看、猜、学、演”的趣味互动中体会戏曲之美。

“在即将到来的5·18博物馆日,戏曲百戏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设计了博物馆奇妙夜——‘梨园追踪:失落的戏单’系列研学活动,邀请观众在戏曲百戏博物馆中进行一场特别的寻宝探秘活动。”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执行副馆长王伟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学活动

伴随着一张信息不全的神秘戏单的出现,观众们将在博物馆里寻找完成这场“好戏”的线索。过程中,可以与民国人物NPC互动,增长戏曲知识点;讲解员全程带领观众了解中国戏曲发展历程,进行NPC点位互动,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戏曲最大的魅力在于现场感,通过舞台演出、互动课程等方式,给观众、参与者以最大的视觉、听觉冲击,让观众观有所悟,观有所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王伟说。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六百年传承至今的优美唱腔在这里持续回响,戏曲百戏博物馆将在悉心呵护戏曲文化的同时,以充满新时代特色的演绎方式让其绽放,向人们不断展现中国戏曲艺术新的魅力。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徐曦)

馆长说

费一鸣: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费一鸣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坐落于昆山市巴城镇,这里是昆曲真正的故乡。基于近年来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举办,我们收集到大量与戏曲相关的珍贵资料,老戏曲人对这里有感情,把一些珍贵的戏曲文物、资料带回“娘家”来展示,这是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享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康熙 款彩郭⼦仪拜寿图⼗⼆扇屏⻛

当然,这里不仅仅有昆曲。作为国内首个聚集了348个剧种全貌的戏曲主题博物馆,在深厚的学术支撑下,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呈现了一部难能可贵的中国戏曲家族“族谱”和一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长卷。它细数中国戏剧发展的脉络,并将各个戏剧之间的关联一一捋清,通过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展陈,展示长达千年的戏曲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菱口盘

戏服、乐器、剧本、道具、古籍善本……许多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在这里得以展示,例如60册的《西厢记》全套古籍,流落至海外又被寻回的清代款彩十二扇屏风等,我们竭尽所能地收集、展现中国戏曲最完整的面貌。

除此以外,作为一个开馆不到一年的年轻博物馆,我们更多地考虑如何运用新时代的手段去更好地展现古老的传统文化。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首先我们从博物馆的空间设计着手,博物馆建筑本身很有画面感、镜头感,让这里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打卡地”。其次,我们积极开发运用先进技术,结合“元宇宙”概念,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来达到一个交互体验的乐趣。戴上XR眼镜沉浸式体验《大闹天宫》的惊险、“舞龙舞狮”的热闹和“游园惊梦”的梦幻。此外,让暂时还分不清“生旦净末丑”的小朋友们通过参加戏曲互动游戏,在他们心中埋下戏曲文化的种子。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利用现有的历史图文、视频资料,通过技术手段再现一些已过世的著名戏曲艺术家的“现场演出”,目标是将来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戏曲数据库,将数不清的珍贵资料存档,通过线上展陈方式让众多老艺术家的精彩表演长久地“演绎”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雕玉簪记故事图香筒

文化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传统文化用当代的语言讲出去。很多年轻观众并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不够了解。戏曲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何以经久不衰?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愿意成为这个传播载体和展示窗口,让越来越多人了解戏曲,并且爱上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