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心血管内科肺血管亚专科主任李江教授在国际呼吸领域顶级权威期刊《Chest》(IF 10.262,中科院1区)上正式发表了题为“心外膜脂肪组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Impact of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on Right Cardiac Function and Prognosi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的原创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心外膜脂肪组织对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及患者临床事件发生风险预测中的作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为论文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多因素所致的以肺小动脉异常收缩、血管重构以及血栓形成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功能障碍,最终进展为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肺血管重构所致的肺血管阻力的增加是PAH的始动因素,但右心功能是PAH患者致残、致死以及长期临床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重大慢性疾病,缺乏预测右心重构发生发展的特异生物标记物是当前临床PAH诊疗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临床指南仅推荐BNP/pro-BNP作为PAH右心功能风险预测生物标记物,但上述标记物由全心脏分泌,对PAH右心衰竭预测缺乏特异性。因此,寻找影响PAH右心衰竭的特异性因子对预测右心重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长期在临床工作的临床医师,以上述临床问题为导向,李江教授带领团队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技术量化了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并将其与临床相关性、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心脏功能进行了关联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估计,评估了与临床恶化风险相关的EATV水平。该研究纳入了135名PAH患者和49名对照参与者。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H患者的EATV较低。而且,EATV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RVEDVI)、右心室心输出量(Right Ventricular Cardiac Output, RVCO)、NT-proBNP以及临床恶化风险呈U形关联。与中等水平EATV的个体相比,PAH患者中低水平EATV和高水平EATV的个体经多变量调整后临床恶化的风险比(hazard ratio)分别为6.0和6.8。与对照组相比,PAH患者的EATV减少。EATV与PAH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和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呈U形关联。低和高EATV水平可能会减少PAH患者的长期无事件生存率。

这项研究的结果为我们更好地理解EAT在PAH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向。李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疾病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的临床工作以及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基础研究,该团队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实现对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将有望对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诊治迎来了新突破。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