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名片 周柳林,阜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支队支队长。

2018年,我到社区矫正支队工作,到现在已是第6年。阜阳社区矫正对象在册人数多,但工作人员较少,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就成为解决人员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

为了培养更多“精兵强将”,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全市范围内的业务培训,开展技能竞赛,提升队伍执法能力;全面推进专业社工、村(社区)“两委”等社会力量参与。同时,也制定了规范业务流程、智能平台应用等方面的制度,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在实践中提升日常监管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持续在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上下功夫,不断总结探索。例如,我们在全省率先引入先进地区专业社会机构对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整体评估,从4个层面18个维度确立了71项评估指标,分析日常监管教育、社会力量参与等情况,优化工作措施,拓展工作思路。同时,向科技借力,持续推进“智慧矫正”建设,设计开发了阜阳社区矫正“鹰眼”智能监管平台,重点业务实现网上全流程审批,既减少了社区矫正对象等待的时间,又减轻了工作人员来回报送纸质材料的负担。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需要正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还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细心、用心与耐心,并且勇于创新。监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监督管理是基础,教育帮扶是核心。

近年来,我一直坚持“宽严相济、因人施矫”的理念,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正,吸收社会力量,提升教育帮扶效果,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我遇到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因为家庭关系破裂,自暴自弃,患有抑郁症,甚至有轻生的想法。我牵头组成了一个由社会力量参与的矫正小组,根据他的情况,实行个案矫正,提供包括医疗保障、心理咨询、家庭关系修复、就业指导等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为他顺利融入社会正常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前段时间回访,他状态稳定,也有了积极生活的信心,我们教育帮扶的意义就在这里。

稿件来源:2024年4月25日安徽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