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名片 翟永俊,宣城市司法局人民参与与促进法治科科长。

2022年2月,我从普法科转岗到人民参与与促进法治科,当时还处于适应工作环境的“新手期”。一个案例,改变了我对调解工作只是断“家长里短”、理“鸡毛蒜皮”的认知。

那是一起因葬错坟墓而引发的纠纷。唐某在某墓葬区购买了一坟两穴。同村的周某也在同一葬区购买了一坟两穴,后因故委托程某将墓穴转卖给汪某。因当事人现场指认错误,阴差阳错地将唐某墓穴占据。起先,我认为这是一起不可能调解成功的案例,但是没有想到在人民调解员情理法的融合下,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这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调解员的辛苦,也让我对调解工作有了由衷的自豪感!

在一次次学习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只有品牌化路径,才能让工作更加出圈出彩。徽文化“和谐、善治”的核心价值观,以及绩溪龙川“四荷(和)图”“百瓶(平)图”所蕴含的“以和为贵 百世平安”哲思,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2023年,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言和”为魂,“握手”为要,全面推广“握手言和”调解模式,通过“温情调解、握手言和、立此存照”三步工作法,化解矛盾,实质调解,修复社会关系,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同时,我们还支持鼓励各县(市、区)以“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建设为龙头,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子品牌,辐射“握手言和”品牌效应。此外,我们还将“和”元素植入“一所(司法所)一点(百姓评理说事点)一室(村居调解工作室)”调解阵地中,全市80%以上的调解阵地设置了“握手言和”品牌LOGO、工作流程图和工作制度,培育41个市级“握手言和”调解阵地,形成宣城独特的调解风景,推动“和”文化理念涵养一方群众,“和”文化思想浸润一片水土。

在普法科时,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在大街小巷看到法治元素,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现在,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基层司法所能做到“民呼我应”,让有温度的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地将“以人为本 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做到深处!

稿件来源:2024年4月25日安徽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