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要点:

01.结直肠癌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化疗?

02.化疗主要有哪些不良反应?

03.如何让化疗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名医说科普】

2022—2023年,由13000余位权威专家、300余人次院士参编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填补了我国肿瘤科普创作长期缺乏权威指南引领的空白。中国抗癌协会依托CACA指南组织编写了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瘤种以及免疫治疗、运动康复等《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本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中,邀请到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科邓艳红教授,就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化疗篇中进行了部分知识解读,邓主任一直致力于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擅长结直肠癌、胃癌、胃肠间质瘤、食管癌、小肠癌、阑尾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免疫、靶向和化学治疗,本期【名医说科普】邓主任将就结直肠癌化疗相关的内容为我们展开更详细的科普解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3月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中数据表明,2022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位于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而化疗作为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多重生存获益。那么结直肠癌为什么要进行化疗?有哪些化疗方案?如何提升化疗效果帮助改善预后?接下来的科普知识将为你解说一二。

结直肠癌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化疗?

常用的化疗方案有哪些?

化疗与手术治疗、放疗并列为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通常可以进行新辅助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期。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也可以进行化疗、转化化疗、姑息性化疗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化疗对于结直肠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来说,化疗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01.消除残留病灶

虽然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方式,但如果肿瘤体积较大或者病情比较复杂,手术切除后还是可能会有一部分癌细胞逃脱,残留在体内,增加日后复发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使用辅助化疗,能够杀灭这些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

02.降低分期

如果肿瘤的病理分期较晚,体积较大,不能直接通过手术切除,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术前进行化疗杀灭一部分癌细胞,并抑制其继续生长和繁殖,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病理分期,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

03.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如果发展到晚期,通常会通过淋巴或者血液途径发生远处转移,化疗能对癌细胞的DNA产生破坏作用,抑制其增殖和分裂,从而有效控制远处转移。此外,晚期患者由于大部分已无法手术,此时可以进行化疗,也可联合靶向治疗等其他方式进行姑息治疗,控制肿瘤增长,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常用的药物和化疗方案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药物通过血液分布于全身各处,对全身的肿瘤细胞都有杀伤作用。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等三大类药物。常用的化疗组合方案有FOLFOX方案、FOLFIRI方案、FOLFOXIRI方案、XELOX方案、XELIRI方案等,具体选择哪一个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化疗主要有哪些不良反应?

患者可以做好哪些方面来让化疗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化疗药物除了能杀死肿瘤细胞,对人体处于生长的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惧怕化疗,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新的化疗药物研发,以及预防、治疗化疗相关副反应药物的使用,大多数化疗副反应都可防可控,患者做好相关应对措施,不仅能减轻不良反应,还能提升治疗效果

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便秘等,这些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骨髓抑制:化疗药在杀伤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时,易误伤骨髓中同样具有快速增殖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引起骨髓抑制,从而导致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通过吞噬和杀灭病原体,促进炎症反应和产生抗体等方式,参与免疫防御。当人体内白细胞数量减少时免疫力容易下降,机体抵抗外来入侵病毒的能力也会降低。

脱发:肠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药物对患者毛发根部细胞造成损坏,抑制毛发生长,出现脱发。

皮肤反应:包括皮疹、瘙痒或色素沉着等。

六大应对策略,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饮食调整: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保持饮食多样化,确保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调整生活习惯: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休息。

调节心理: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帮助提升机体免疫力,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好的对抗肿瘤。

适度运动: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比如散步、太极拳等,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自身免疫力。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建议适当控制时间和强度。

做好随访: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可以监测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和处理,同时也能和医生及时反馈化疗中的不适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免疫力:化疗期间患者由于骨髓抑制、营养摄入不足等,容易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进而易并发感染,而且感染往往较为严重,因此化疗患者要注重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保证生活质量。化疗后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还在恢复中,患者要想提高免疫力,除了必要的营养支持、调整生活习惯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辅助,比如常见的免疫调节剂胸腺法新等,能够激活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使机体受抑制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胸腺法新与化疗联合使用可协同增效,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力,减少副反应,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后续【名医说科普】将继续邀请权威专家,围绕《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为大家带来相关科普和解读,敬请期待!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艳红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科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与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