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墩屿,逐渐进入燕鸥招引繁殖的高峰期。

“看,它又来了!”5月14日,一只在繁殖场上“占位”的中华凤头燕鸥,引起了驻岛监测志愿者的注意:标志性的凤头、洁白的羽毛、黑色的喙尖、燕子般分叉的尾巴……最特别是,它的脚上还戴着编号为“ZC6”的红色彩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铁墩屿繁殖场“占位”的中华凤头燕鸥“ZC6”。特约记者 杨忠华/摄

“‘ZC6’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连续三年都在中铁墩屿监测到了它。”驻岛的浙江博物院馆员王思宇介绍,相较往年,今年志愿者驻岛的时间略早,中华凤头燕鸥正式到达和正常繁殖孵蛋的时间则与往年差不多。监测统计,截至目前招引至中铁墩屿繁殖的凤头燕鸥最高峰时5000只左右,其中,中华凤头燕鸥80只,累计有30对筑巢孵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铁墩屿“安家孵蛋”的中华凤头燕鸥。通讯员 丁鹏/摄

“孵蛋期一般需要26天至28天,预计6月上旬岛上就将迎来今年首只‘中华’宝宝,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非常关键。”王思宇说,现在每天还不断有“新面孔”到达繁殖场。“后续,中铁墩屿会越来越‘挤’。”这也意味着,志愿者的监测工作量大幅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岛监测志愿者通过分布繁殖场的视频监控实时监测“中华”到达-求偶-产卵-孵蛋等进程。特约记者 杨忠华/摄

“我们两个人加博物院老师,每天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九十点,生活区、观测屋、监控室‘三点一线’,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驻岛志愿者刘嘉欣和邢泓静坦言,不过,看到越来越多的凤头燕鸥(中华)来到岛上,并成功求偶、产卵、孵蛋……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铁墩屿“安家孵蛋”的中华凤头燕鸥。通讯员 丁鹏/摄

据悉,中华凤头燕鸥是世界极度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踪迹神秘,被称为“神话之鸟”。今年是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第12年招引中华凤头燕鸥,截至2023年,这里已成功孵化179只中华凤头燕鸥雏鸟,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孵化繁殖总量占世界各繁殖地的80%以上。

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

作者:郑丹凤 丁鹏 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