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化解纠纷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的作用,扎实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近日,兴义市人民法院七舍法庭驱车40多公里来到雄武乡盘江村上补组巡回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将巡回法庭搬到村寨,在群众“家门口”处理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延伸审判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巡回法庭)

案情回放

原告余某某与被告舒某某系邻里关系,平时关系不睦。去年12月25日8时许,舒某某、余某某二人又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期间舒某某出手将余某某左侧脸颊打伤。余某某到到医院检查治疗,经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创伤性头痛。

后来,双方为此多次发生争吵。于是,原告余某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舒某某赔偿其因此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4000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巡回法庭)

巡回审理

七舍法庭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了解到原、被告双方矛盾其实由来已久,两家又系邻居关系,该村组干部也曾调解过两家纠纷。法庭认为,相邻纠纷,矛盾看似琐碎细小,但内在的纠葛千丝万缕,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升级。

此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农村纠纷案件,如果通过现场庭审以案释法可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方良好宣传效果。在与当地司法所、村委会对接后,七舍法庭决定将审判地点设置在案发地村组。

庭审现场

“现在开庭……”伴随着清脆的法槌声,七舍法庭在盘江村的巡回审判正式开庭。

庭审中,法官耐心认真听取了双方的诉辩意见,了解双方矛盾症结所在。

为有效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法庭与司法所、村委会一起开展联动调解,法官从法理、情理等多方面为双方分析利弊关系,对双方因琐事形成的矛盾予以规劝,说服教育双方作为邻里应互谅互让,但因双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调解意见,本案将择期宣判。

现场旁听的村民纷纷表示,通过生动直观的庭审,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肃穆、公正权威。

以案释法

一条横幅、四张桌椅,在庄严的国徽下,一个简易的法庭搬进乡村。期间,法庭工作人员现场开展以案释法,并耐心讲解村民比较关心的土地纠纷、邻里纠纷、赡养纠纷、婆媳关系等法律问题,并向群众发放普法宣传资料50余份。

“经过此次巡回审判,对于类似纠纷的法律规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开展相关的调解工作十分有帮助。”当地村组干部表示。

“在村民‘家门口’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群众出庭参与诉讼,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拉近群众与法律和法院的距离,让普法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也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必然要求。”兴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罗柠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法现场)

“我们努力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愿景,积极主动融入基层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建立与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多元解纷机制。”七舍法庭庭长黄培贵介绍今年以来该庭收案130件,诉前调解案件37件,诉源治理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