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鳗财经》文/高伟

湖南耐普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耐普股份”)早在2023年2月13日IPO过会,准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耐普股份计划募资4.16亿元,本次IPO由西部证券作其保荐机构。但过会一年多来,截至2024年5月16日仍未见公司IPO有新的进展,这不禁让市场对其成功募资再添质疑。

《电鳗财经》经调查研究发现,公司此次IPO招股书存在很多疑点,对于本网的求证,耐普股份选择闭口不言。

董事长履历疑造假 西部证券瞿孝龙曾被“监管警示”

招股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耿纪中持有耐普股份控股股东长沙通菱57%的股权,耿纪中的一致行动人常佳持有长沙通菱3.32%的股权。耿纪中合计控制长沙通菱60.32%的股权,可以对长沙通菱实施控制。另外,耿蔚直接持有公司10.54%的股份。耿纪中、耿蔚系父子关系。耿蔚与长沙通菱签订“一致行动协议”,约定耿蔚承诺在行使股东权利时做出与长沙通菱意思表示一致的决定。同时耿纪中、耿蔚均为公司董事。同时,王燕民与长沙通菱签订“一致行动协议”,约定王燕民承诺在行使股东权利时做出与长沙通菱意思表示一致的决定。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王燕民直接持有公司3%的股份。常佳为耿纪中之配偶、耿蔚之母亲,通过长沙通菱间接持有耐普股份1.32%的股份。

如此计算,耿纪中、耿蔚合计直接或间接控制耐普股份53.16%的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从任职上看,耿纪中为公司董事长;其子耿蔚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家族控股,又身居要职,耐普股份完美诠释着“一股独大”。

业内人士称,股权集中、“一股独大”被视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绊脚 石。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结构弱点将更加突出。如此一来,怎能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会否有利益输送行为发生?

尤为注意的是,实控人、公司董事长耿纪中陷入简历造假风波:耐普股份招股书显示,耿纪中1971年5月至2003年1月,历任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工人、工会专干、技协主任、销售经理。但天眼查却显示,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通过对比发现耐普股份董事长耿纪中提前35年入职尚未成立公司并任职。据观察,同样情况耐普股份总经理周红也存在。

西部证券保荐代表人奉林松、瞿孝龙,其中,瞿孝龙作为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履行相关保荐职责不到位,未对华纳药厂相关信息披露予以充分、全面的核查验证,导致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出现以下不规范情形。由此,瞿孝龙得到监管警示。

这次是否还会重演?

原材料少、产量却多,财务数据真假难辨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耐普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0亿元、4.20亿元、5.15亿元和2.2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268.99万元、5,891.38万元、6,662.36万元和2,090.31万元。

披露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告期内,耐普股份采购厢体1301.97万元、1759.29万元、2416.02万元和1502.21万元,厢体的采购单价为18.34万元/个、17.42万元/个、19.18万元/个和22.42万元/个。 由此可算出,耐普股份在报告期内的厢体采购数量分别约为71个、101个、126个和67个。耐普股份采购厢体主要应用于排水车,报告期内公司移动应急排水车产量分别为137台、272台、296台和161台。

耐普股份在招股说明书中,并未披露公司存在自产厢体的情况,而其采购的厢体数量明显少于移动应急排水车的产量。采购数据和产量存在矛盾应怎样解释?

另据耐普股份反馈意见回复显示,报告期内,上海湘煦商务服务中心是耐普股份的销售服务商,2022年1-6月对应客户3的销售金额为1522.12万元。但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22年1-6月,耐普股份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2,686.73万元、1,928.74万元、1,229.58万元、1,201.33万元和1,166.37万元,没有一家销售金额与反馈意见回复中的数据相匹配。

耐普股份销售金额存在前后“打架”的现象,让市场再度质疑其财务数据是否存在作假情形?

二是公司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田灵芝入职时间成谜,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田灵芝2014年10月入职耐普股份,但据耐普股份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田灵芝于2013年10月入职公司,与招股说明书所披露的信息相差了一年。

耐普股份的信息披露到底有多少真实性?

回款难,公司后期运营有麻烦

真正让耐普股份IPO颇显被动的是公司的资金链面临危机,此次IPO被质疑是公司将资金压力风险转嫁到市场的一种方式。

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2019年-2022年6月)内,耐普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169.03万元、5066.59万元、1301.23万元和-5432.72万元。而最新披露的回复问询函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899.38 万元、-7,358.24万元。对比来看,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几乎出现了多个小断崖式的下跌。

比如在2021年,同比下降3,765.36 万元;在2022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了5400多万元的大窟窿;2023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再度出现7300多万元的负值。

公司在回函中解释称“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影响较大的除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外,还包含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不管怎样,至少说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极不稳定。

实际上,公司的资金困难还体现在回款金额的困难上。

在招股书中,耐普股份也披露了几家大客户的欠款情况,比如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2021年末含未到期质保金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424万元)、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末含未到期质保金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164万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这两家客户也才回款1594万元。部分客户如辰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就存在因为各种缘由而无法回款的问题。在极端情况下,耐普股份不得不采取法律诉讼的手段去进行追款,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耐普泵业就曾多次因回款问题而将江苏嘉宝科技等公司告上法庭。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含合同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中的合同资产)分别为 15,106.74 万元、15,731.81 万元和 23,109.28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2.00%、37.45%和44.85%;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账龄处于 1 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32.81%、41.38%和 32.25%;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金额分别为2,746.60 万元、2,789.65 万元和4,275.05 万元。 监管问询函也特别提出,要求公司说明未回款客户是否均处于信用期内?逾期应收账款的金额、占比,形成的具体原因、款项性质、对应的产品种类及后续款项回收情况,以及账龄处于 1 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较高的原因是什么,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不难发现,数亿元的应收账款,对公司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业内人士质疑,企业欲想要迈向下一阶段的关键时期,耿氏父子只能谋求A股上市,来缓解当前的资金窘迫。

《电鳗财经》将持续关注耐普股份IPO进展,如果顺利上市,其信披信任危机该如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