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月份开始,中国进入了忙碌的外交季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德国总理朔尔茨,阿根廷外长蒙迪诺等相继访华,接着中国领导人出访欧洲三国,韩国外长赵兑烈访华……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在这期间,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交往是最引人注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会见CCG访美专家代表团)

来而不往非礼也,近期中国驻美国的外交官们也忙碌起来了,因为分别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越来越多的代表团,几乎是排着队上门谈合作。先是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会见了正在华盛顿访问的全球化智库(CCG)专家代表团一行,并共进工作晚餐,专家们向谢锋大使介绍了近期在中美关系研究和二轨外交方面所做的工作,双方围绕中美人文交流等话题座谈交流;没过几天,谢锋大使又会见了中国美国商会代表团,双方就加强中美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美企在华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和建设性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驻美大使会见中国美国商会代表团)

一、中美“一轨外交”处境艰难

这表明在中美博弈更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在美国内部仍有一定的寻求对华合作的力量和声音。总体来看,找上中国使馆的主要是来自美国经贸界和中国战略界的代表,反映出中美两国民间在两国关系走向的问题上,各自有着不同的认知需求。中方人士多数想要探知美国的对华政策会走到哪一步,美方人士则更渴望为美中经贸关系找到更多的确定性。

当然,我们需要认清的一个现实就是,在美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尖锐、族群和不同政见者日益撕裂的今天,美国政界正普遍把矛头指向中国,指望“祸水东流”,把大量问题“甩锅”给中国,以至于美国一些政客的对华态度没有最极端,只有更极端。许多政客似乎并不在意“中美开战”,也并不在意把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引向何方,只是一味地用各种政策来“制裁”中国。他们的理由无非就是“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个理由可以用在任何领域。

美方对中国实体进行“制裁”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限制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更深层次的图谋则是为了摧毁中国经济,阻碍中国的崛起。很多美国政客都有各种企业财团做背景,比如军工利益集团等,只有把中美关系维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美国军工利益集团才能光明正大地捞钱。不久前几个美国反华政客甚至要求美国政府把军费开支增加到1.4万亿美元,用来”威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一轨外交并不顺利,很多情况下谈了也是白谈)

二、中方在美国国内开辟“外交第二战线”

在美国政界的这种氛围下,中国推动对美国官方的一轨外交已经举步维艰。所以中国开始积极推动对美一轨半、二轨外交的目的,就是想利用美国国内的对华积极因素,将中美关系维持在正常轨道之上。相较于正式的一轨外交,一轨半和二轨外交更加灵活、生动,双方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坦诚、深入的交流,双方的专家和前官员都可以谈更多自己的观点。只有民间进行更多互动和交流,建立更多互相的理解,减少误解、误判,才能给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美官方外交仍然难以升温的情况下,半官方或民间的一轨半、二轨外交明显活跃起来,这既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接触的原因,更体现出中方早就说出的事实:中美两国不可能脱钩,不可能不交往,也绝不能爆发冲突,否则不仅是两国本身,全世界都会被波及。

相比之下,美国政界的许多反华政客不但是持续地对中国误判,而且是故意地曲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压根不愿意了解中国的各项战略,宁愿编造谎言也要推行他们的对华政策。对于这样的政客,依靠一轨外交是根本不起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政界长期被加拉格尔这样的反华政客主导)

三、中国驻美外交官们“主动出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尽管美国上层的反华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让中国驻美外交官所处的活动环境也越来越严苛,但中国驻美外交官仍在竭尽全力地主动出击,与任何愿意对华合作的力量或人士接触,找到美国国内的对华积极因素,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轨道。这份努力一定能收获回报。

美国学者和经济界对增加中美交流的意愿实际上一直比较强烈。美国政客主张的对华“脱钩”或“去风险”政策实际上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大部分美国企业家对此心知肚明。美国学者对当前双方缺乏交流的状态也十分在意,如果美赴华学者长期“断崖式”减少,将使美国学术界损失一代“知华派”,长此以往恐对中美关系不利。因此,中美一轨半、二轨外交的重点交流对象就是美国学术界和经济界人士。

中美之间除了美国政客刻意营造出来的敌对气氛之外,实际上共同利益还有不少,比如气候变化问题和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问题等。事实上,美国的一些智库,比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也认为,恢复中美之间直接学术交流可以帮助稳定美中关系。

所以,尽管中美之间“竞争”或者“斗争”还将持续,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但是以半官方和民间为主导的交流也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