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鸡蛋走出大山成“网红”,区块链“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政银企村”合力打造养殖小区新模式……5月1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共阳江市委宣传部、阳江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承办的“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宣讲粤西片区阳江专场活动举行。8名宣讲员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他们奋斗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基层一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故事,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聚人心、鼓士气、添动力。

参加宣讲活动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宣讲活动,对“百千万工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切实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今后将更好地以实际行动为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蓝色经济”已成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动能。

阳江是广东海上风电开发的重要战场,渔业配套产业齐全。如何将自身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阳江明阳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海洋牧场事业部总工程师胡冰楠指着一个“大块头”的照片,言语中满是自豪:“这就是能够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这台采用50年一遇环境海况条件抗台风设计,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的装备,由我国自主研发,2023年11月首网收鱼9000余斤,为“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开发探索了新路径。

湛江是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水产总产量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生蚝是湛江市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有着近百亿元的产业链。位于咸淡水交接处的坡头区官渡镇是湛江生蚝的主产区。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湛江市坡头区立足官渡镇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探索生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官渡蚝’品牌名片。”湛江市百姓宣讲员、国家税务总局湛江市坡头区税务局四级主办潘宇春说,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借助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湛江生蚝已走向全国。

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

研究生毕业后入职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为啥选择返乡卖鸡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谢汝朋的故事吸引了许多人。2016年底,他满怀希望回乡创业,创办了一家绿壳蛋鸡养殖场,还申请了品牌,希望能够树立鸡蛋中的品质标杆。可残酷的现实却狠狠“打脸”:由于基础养殖技术欠缺,首次引进的7000只鸡死了一大片,投资人撤资,团队解散了。一度艰难度日的他并未放弃,在政府的帮助下,最终走出困境,成为华南地区绿壳蛋鸡养殖规模最大的专业化企业。

“我是科技兴农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我坚信,有‘百千万工程’好政策的引导,山里人也能和城里人一样富裕。未来的乡村,生活必将更加美好!”谢汝朋说。

11幢肉鸡养殖棚整齐有序,消毒池、自动环控、自动喂料等设施一应俱全,鸡舍内还24小时播放流行曲,让鸡听着音乐长肉。云浮新兴的高效养殖小区让许多人感到惊奇。

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政府干部袁凯解码:这是一种“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国资平台公司,由公司与银行各占一半的资金,投资建设一个养殖小区,然后把养殖小区出租给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每年按照入股比例把收益分配给村集体。经过多方合力,2023年12月底,养殖小区收益的1249.11万元已分配到各村(社区),补齐全县各行政村(社区)经营性收入的资金缺口,实现全县行政村和社区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的目标。

“许多村民不用像过去一样外出打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如今社区周边最火的地方就是油城墟。”茂名市茂南区新华街道铁路社区党委宣传委员孟丽说,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是茂名市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茂名先行打造油城墟、窦州墟、高凉墟、橘洲墟、疍家墟、沉香墟等6个示范墟,以“特”字当头,立足县情、镇情、村情,各展其长,产生了以业带村、以村旺镇、以镇兴市的示范效应。

绘就城乡“新画卷”

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积极投身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区块链如何与普通村民连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南方学院特聘教授蓝云说,2020年,他带着团队在清远佛冈县黄花村推出“链能黄花村——区块链乡村治理”平台,以当地特产柿子为符号设计了积分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将行政管理方式转化为柔性的数字化管理,成效显著。如今,这套“小积分大治理”正能量积分治理模式已在佛冈全县推广。今年1月,肇庆推出全国首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兰花AI智能对话机器人,湛江徐闻建成了全国首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菠萝AI智能对话机器人等,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力量。

阳江白沙鹅备受当地人喜爱,如何能让白沙鹅“飞”出去,实现经济效益更大化?阳江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副团长,白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张之帆分享了帮扶故事。举办一系列白沙鹅产业培训班、探索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建设高标准生态养殖基地……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2023年,白沙销售鹅苗超过260万羽,种鹅产值达1.3亿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作为驻镇帮扶队伍中的一员,我有幸亲身参与其中,有幸亲眼见证乡村的发展。未来,我们工作队将继续扎根基层、苦干实干,为绘就城乡共富新画卷贡献力量!”张之帆说。

文 记者 丰西西
图 梁文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