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纸质媒体还是电子媒体,往往在头版头条出现的是字号大、加粗、变体,配以大幅图片等等,更夸张的是耸动的、劲爆的文字标题,什么“谁谁谁家暴某某某”、“光天化日之下某某某被扇耳光”......等等。打开来一看,全是假新闻,要么张冠李戴、要么就是将拍电影的镜头移花接木般炒作成日常生活,凡此种种,每日都充斥在各种媒体上。

反观常识性、科普性的内容极少占据头版,更别说有什么轰动效应了。

一个明星会引来多可达几十家媒体蜂拥采访报道,可以深挖到生活习惯、个人癖好乃至某一晚外出就餐的菜单,睡眠时穿的什么牌子的睡衣,左利手还是右利手,有没有脚臭等等。

但有关科学家及其相关工作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则几乎无人关注,即便是在学校教育中,也少有涉猎,以至于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去世就如同水潭中丢下一块小石子,只能激起微微的水波,很快便归于平静,并不会被人们长久怀念。

大家可能会好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就一目了然。

人的本性就是向内的,而不向外,说白了就是索取而不是给与,这是生命要延续的本能使然,所以对于任何与自身没有直接关系--虽然实际上往往并非如此,人所处的环境限制了认知能力--的事物,关注点集中在与所有与人的本能相关的事物上。

因为带有知识属性的东西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哪怕是那些与人性相关的研究探索,看上去与每个人的日常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少有人会经注意力集中于此,不同的是。娱乐八卦则是暴露人性的,是揭露人生百态和人性的善恶美丑的,这点作为人都会理解和产生共鸣,从而引发浓厚兴趣,形成关注的焦点,由巨大的轰动效应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娱记和狗仔队大行其道,而采访报道自然科学的记者是一个小众群体的根本原因。

最近网络上很多贩卖教唆人们学习如何利用人性避坑、向上爬、如何在职场的勾心斗角中游刃有余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披了所谓科学外衣的骗术,目的还是利用恩星恶本能来为自己敛财而已,你要是信了,他们可就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