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为了进一步规范建军体系,提振广大解放军官兵的士气和凝聚力,总政部提议实行“薪金制度”,增加部队的津贴和待遇,让大家有能力养家糊口。这本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可军委却坚决表示反对,彭老总更是直接将总政部的提案驳回,并要求总政部往后不得再提及此事,否则按违纪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人民武装创立之初,部队是没有津贴的,后勤、财政部门只能尽量想办法保障大家的饮食,不让大家饿着肚子打仗,一直到中央苏区建立之后,人民武装有了稳定的财政、物资来源,中央军委这才着手制定了官兵的待遇标准,普通战士每个月1块钱津贴,连、排级干部1.5元,营、团级干部2元,旅、师以上不超过5元。

而一些有专业技术的战士、干部则享受特殊待遇,比如红军的无线电收发员,每个月的津贴高达4元,通讯班长则是6元,这可是一笔巨款!除此之外,在一些重大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也会将缴获的银元、珠宝等财物均分给官兵们,以鼓舞大家的士气,增强大家对革命的信心和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按照相关约定,给予人民武装一大笔经费用于抗日活动,中央军委由此从“贫农”翻身为“土豪”,可谓富得流油,于是朱老总在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商议过后,决定提高官兵们的待遇,每人每月多发一块钱的津贴,然而仅仅1年之后,国民政府便中止了对人民武装的援助,人民武装一夜之间又成了“贫农”,经费、物资都需要自行筹措,而官兵们的待遇也跟着降低了不少。

1939年,蒋介石开始暗中“排共”,对中共所在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在此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官兵的基本饮食都成了问题,津贴自然也发不出来,只能暂时拖欠着,一直到1941年前后,人民武装的处境稍稍好转,中央军委立即指示各根据地补发拖欠的津贴,绝不贪污、克扣军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初期,解放军延续了战争年代的政策,只给官兵们发放一些基本津贴,这些钱仅仅只够官兵们一个人用度,根本没办法养家糊口,很多结了婚的官兵为此很是发愁,但又无可奈何。后来,总政部接连收到来自基层的反馈信,官兵们一致要求调高津贴,而总政部在经过一番 认真思虑后,决定顺应大家的要求,尝试推行“薪金制度”,促进人民武装尽快走向“职业化”、“专业化”,这样也能解决广大官兵的生活问题。

但彭老总却对此表示反对,因为老总担心一旦上调津贴,解放军官兵便会走向堕落,只知金钱和利益,而忘却理想和革命精神。可意识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如果官兵们连家小都养活不了,哪里还顾得上理想和革命精神呢?因此总政部冒着被彭老总批评的风险,再度向老总提请实行“薪金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上将赖传珠将军也多次向彭老总诉苦,他直言彭老总没有孩子,物质负担很轻,可别的同志子女众多,如果不涨津贴,恐怕一家人都要吃糠咽菜!彭老总在了解了大家的需求之后,也改变了主意,同意实行“薪金制度”,给官兵及军属们一个保障。

往后数十年间,“薪金制度”又经历了数次改动和补充,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酬劳体系,覆盖部队的方方面面。现如今,一个新兵入伍之后,会经历两年义务期,期间没有工资,仅有几百块钱的补贴,等到两年过后,士兵转为士官,这才拥有了工资。一般来说,在沿海地区的服役,生活条件较好,官兵的工资相应也会低一些,而在西北服役的话,生活条件较差,官兵的工资也就相对高一些,在藏区服役的官兵甚至还有专项补贴,综合工资超过六千。官兵退伍的话,相关部门还会安排工作或者给一笔十分丰厚的安家费,足够大家安身立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眼全世界,能比得上解放军待遇的寥寥无几,中央军委全方面保障人民子弟兵,替官兵们解决了所有难关和问题,让大家可以心无旁骛的建设国防力量,维护我国主权利益!当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局部冲突与战争不断,但中国风景独好,解放军组成了一道钢铁长城,抵挡下了所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威胁,守护了这繁华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