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逆袭!青岛中职生戴上名校博士帽》的报道登上了省市教育部门官微和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上周末,这篇报道的主人公、青岛电子学校毕业生戴栋晨回到母校,校长崔西展为他颁发“校长特别奖”,他还作为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山东省职教盛会上亮相发言,迎来了人生又一个“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为戴栋晨(左)颁发“校长特别奖”,以表彰他追求卓越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栋晨在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山东启动仪式上发言。

从中职生到“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

他靠什么实现了人生的“逆水行舟”?

从心态到状态,

他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

如何将自己调整到“好学生模式”?

在不同的阶段,

他有哪些学习经验可以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着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记者对戴栋晨进行了专访。

他的故事,

或许能为经历学业失意的孩子们燃起一把火,

能为对未来选择感到迷茫的同学们

亮起一盏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过来人”,戴栋晨为今年参加中考的同学们加油。董真 摄

A 逆袭起点

叛逆少年蜕变升级“人间清醒”

“他代表的是一种追求卓越、不断攀登更高目标的精神。”5月12日,戴栋晨从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的手中接过了“校长特别奖”的荣誉证书,以及由海信集团智动精工电子有限公司、青岛蓝色基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授予的产教融合奖学金。随后,他向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该专业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前景,“希望他们能了解自己所学是非常有用的,这样学习会更有动力。”

儒雅清瘦,面庞白净,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看着眼前这个浑身散发着“好学生”气质的男生,很难想象他曾是赌气不好好学习某一门课的“叛逆少年”。

“小的时候家里管得比较严,规定什么时间能出去玩、什么时候回来,有段时间感觉很压抑,甚至和爸妈爆发过争吵。”回想起年少时的“叛逆时光”,戴栋晨有些不好意思,“我从小学开始就严重偏科,理科好、文科弱,最差的是英语,‘瘸腿’程度很严重,当年中考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偏科,英语和语文拖了后腿,第一次考研失败也是因为英语分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栋晨坦言,自己之所以英语成绩不好,与儿时的叛逆有很大的关系,“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不太重视,有几次考得不好,爸妈很严厉地批评了我,越批评我越不想学,像赌气一样,就放弃了两年。等我想把英语学习捡起来,为时已晚。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

”因为英语不好,他在初二时也曾采取过一些“自救措施”,但由于之前落后太多,即便努力刷题、课下积极提问,依然跟不上班里“大部队”的步伐。2012年中考,他的成绩距离普高线有20多分的差距,尽管在意料之中,但他还是有些失落。

“升学考试看短板,如果短板太短,中考就会很吃亏。就像本来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瘸’了,就走不动了。”经过中考的失利,戴栋晨对自己的短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蜕变成心志坚定、“拒绝内耗”的“行动派”。

B 逆袭法宝

合理分配时间找好“学习搭子”

今年春季高考知识考试将于本周末开考。9年前,戴栋晨也曾踏上春季高考的考场,并以专业大类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职教高考实现了本科梦。“没有横空出世的幸运,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这句话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2年,在充分了解中职学校就业升学前景后,他考入青岛电子学校的“王牌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成为一名中职生。“我所在的春考班,因为一进校就是以春季高考为目标,老师抓得很紧,同学们学习也都很拼。”戴栋晨说,入校时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超越”,“只要努力学习,我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比别人差。”

总结中职三年的学习经验,戴栋晨认为,想走春季高考之路升学,首先要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春季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专业技能考试满分230分,专业理论考试满分200分,语数外考试满分320分。学校的老师擅长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并且积累了多年春考教学经验,所以我在电子学校期间,也更重视专业理论和实践课学习,做好自己更有把握的事情。”

与此同时,在语数外学习上,他的策略是全力补短板,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弱项学科。他笑称,中考因为偏科吃了大亏,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青岛电子学校,如果高考再偏科就“没有选择了”。

戴栋晨所在春考班课表上,高一时,专业理论课和语数外、体育等课程大约各占一半;高二时,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约占60%;到了高三,在3月份专业技能考试前,考生们会进行集中训练。

“中职三年,我的学习就是紧跟学校的节奏,上课紧盯老师,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这也是青岛电子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学习专业理论后,我们很快就去机房进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上课之外,戴栋晨还和几个同学组成了周末学习小组,每个周末抽一天到教室里一起学习,讨论专业理论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差不多就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学习氛围更浓,学习效率也更高。”在他看来,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关键是提高效率和持之以恒。他的方法是找好“学习搭子”,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很努力,感谢那时候上进的自己。”

C 逆袭攻略

弥补每块短板炼成“人生长板”

从中职生、本科生;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多个国家级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研究;2023年9月,考取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研究生……漫漫求学路上,戴栋晨的知识逐渐累积、学历进阶提高,而他对梦想的追求始终执着而坚定,对自我的认知一直清晰且清醒。

“哪一块比别人差,就付出更多的努力弥补差距。”在本科学习阶段,他和通过夏季高考升学的同学一起上课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上基础有些薄弱。于是他从网上找学习资源苦练英语。

数学方面,除了多做题外,他采取了老办法——找“学习搭子”,对于搞不懂的原理,先找同学讨论,解决不了及时找老师,坚决不把问题“拖”到下一周。

不管是学习还是科研,他都奉行“效率至上”,拒绝熬夜战术,“主要是我熬不了那么晚,最多到晚上10点,否则第二天脑子就转不动了。”

戴栋晨认为,在本科阶段,选好方向最重要,“当这个专业有很多个方向的时候,选准一个自己最擅长的,然后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有所偏重。”他告诉记者,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导师更看重的是你的科研能力,“一路走来,中职学校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为我建立了自信心,而且让我学到了一些关键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为我走上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我现在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他看来,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最重要的都是个人的努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来源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董真

编辑丨沁园校对丨 吴宇晓

声明:“青岛晚报”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有图文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行为,请直接留言指正,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支持我们请分享 评论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