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27日上午,湖南长沙金盆岭公墓西边,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太太,怀里抱着一只瓦坛。

老妇一瘸一拐地走向了山腰处。老人咬着下唇,给丈夫立了一座墓碑,一滴一滴的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当她盖上瓦坛的时候,一股悲伤涌上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她亲笔所书:“一九七七年4月14日,肖淑安病逝,夫人董慧立。”

肖淑安就是潘汉年的假名,那么,潘汉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又与董慧,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结婚

18岁时,潘汉年在妈妈的安排下娶了许玉文。他打心眼里不能接受,更别说爱情了。许玉文在冷淡的婚姻生活中,经常找他的麻烦,以此来发泄,所以这个“家”经常发生争吵。

潘汉年深爱着自己的生母,不想因为离婚而加重了母亲的痛苦除此之外,他所做的谍报工作也不容许自己因为离婚而被曝光。

就这样,这场不幸的婚姻延续了整整二十年。

之后潘汉年返回上海打工,虽然与妻子同住,却无法给予孤独的许玉文精神上的安慰,许玉文跟他歇斯底里的争吵。

最后,潘汉年提出了离婚。许说什么也不肯,争吵进一步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董慧带着一份秘密文件来了潘家。她不敢相信许玉文竟然会在这里闹事。潘汉年只能一个人生闷气。她从来没有想过潘汉年会有这么一个老婆,因为他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两人都有些尴尬。所以,董慧对潘汉年既佩服又同情。

董慧1918年生于香港一个爱国企业家之家,二人相识。

他的父亲是道亨银行的董事长,曾经是香港商业协会的主席。董慧19岁时,怀着对抗战救国的热忱,考入了延安的抗大。

1939年,董慧奉命返回香港,帮助潘汉年进行情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汉年以“胡先生”的身份跟董慧相识后,向董慧问道:“你是不是打算将情报资金存在道亨银行?”

“你能不能把它留在银行里?”

董慧又点了点头,道:“如果我们没钱了,你能不能想个办法?”

“有。”董慧斩钉截铁道,“大不了,我就用董家的私人财产,来对付他们。”

“我想让道享银行的账户给上海道亨银行的分支机构发一份密函,你觉得怎么样?”“保险。”

“很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香港到上海的联络人,也是我们的资金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汉年当时是中国共产党驻香港的情报司令,同时也是华南情报局的直接负责人。此后,潘汉年又从香港、上海,扩展到了整个沦陷区,成为了第一位的领导。

情报部门主要集中在上海。潘汉年在上海设立了一个情报基地,逐步扩大了敌后的情报网,于是董慧也被派往上海。

潘汉年与董慧在工作中的亲密接触,使两人的感情渐渐加深,但他们是如何相爱的,却没有任何记录,只有一些蛛丝马迹。

大概是董慧在1941年送给潘汉年一套《资本论》的精装本,潘很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夏天,潘汉年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秘密广播站,由一位犹太大夫的朋友做他的护士做掩护。

年末,那位外国朋友将一只藤盒交给了情报处的刘人寿,声称是中国同志转交给了她。箱子里放着几块厚窗帘布,十八军驻沪办事处的发票,潘汉年的印鉴,以及一套《资本论》,很明显是潘汉年的旧箱子。

刘人寿向潘后禀报,潘答应烧掉一切东西,唯独这本书不肯烧掉,刘人寿想替潘保管,潘却执意要留着,并说:“我要是被抓了,《资本论》还在吗?”

看来潘和董之间,已经有了一种特别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秋天,潘汉年被派往淮南根据地,担任中共社会部部长,主管华中敌人占领的上海和南京的城市。董慧凭着自己的特殊关系,继续在上海工作。

1944年冬,潘汉年由淮南出发,前往延安出席党的七大。半路上,回到许久未归的上海。处理完公务后,直接赶往董慧的住所,却本能地迫使自己改了方向,步履蹒跚地走向许玉文所在的那栋房子。

一声啼哭从门口传来,潘汉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竟然是许玉文和他的姐夫。许玉文忍受不了多年的孤独,也没有了依靠,再加上潘汉年与董慧之间的流言蜚语,她下定决心,并且宣布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

潘汉年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尊严,一气之下就离开了,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许玉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汉年出了门,径直向董慧走去,他向董慧说:“我们永远都不会分开了。”过了几天,他们一起去了延安。

毛泽东随即把潘汉年叫来,并为他与董慧举行宴会。毛泽东亲切地告诉董慧:“你和江青是同班同学,当时我还夸过你呢:董慧做得很好。”“董慧,你是我们国家最好的情报人员。”

潘汉年这才意识到毛泽东和董慧是相识的。江青看出了潘汉年的疑惑,于是解释道:“董慧在延安的学校里做针线活,一直做不到,就在这时,主席来了,我们就把它做好了。毛主席在得知董慧的家世后,夸奖道:“董慧纺出来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投降以后,潘汉年、董慧去了南京,去了上海,去了香港,然后在香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推翻蒋介石政权的斗争中,他们的工作非常顺利,也非常成功。

那之后潘汉年之后为什么会被抓起来?下面我们接着讲。

坦白

香港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解放前,大批民主人士向香港聚集;为新一届政协的召开做准备,一些民主党派的领袖,工商界的,文化界的,都要经过香港,西南,西北,华中,上海,再通过香港的地下组织,到青岛,大沽,大连,河北平山去。

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群英荟萃,吸引了港英当局及国民党特工的目光。

接送民主党派人士的任务很重,单是租用一条船,就要费很大的劲,不仅要保证船上的船员和船长的可靠,还要应付海上运输的不稳定。但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引人注意,但也经不起风浪。

民主党派领导人齐聚香港,他们大多是有名望、有影响的海内外知名人士,他们的行程和安全应该得到适当的保障。

潘汉年费尽心思,为的就是能更好的指导香港的地下工作,出了不少主意。那时方方、尹林平已经返回东江,章汉夫则去了天津,潘汉年等少数人,才是真正的负责人。

潘汉年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指挥和协调的才能。他搬到香港后,就密切注意香港特务的动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汉年在他们被安全地送到船上之前,咨询、帮助他们处理家事,不管大小。潘汉年还聪明地包了一条洋船,将大豆、人参、草药、土产等运往香港、澳门,再从解放区购买急需的西药和纸张等物资,再运回东北。他还利用这个机会,允许民主人士乘船北上,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5年“高饶事件”之后,潘汉年受中央的召唤,自觉受到牵连,便决定将一桩尘封多年的旧事,向上司交代。

1942年9月,潘汉年向中央请示,在彭的同意下,才得以成功地从上海撤退,经由情报部门与李士群取得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