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两年的楼市反映,已经摧毁了所有从业者对市场的理性认识。

过往所有分析模型,皆在2022-2024年完全失效。

横亘在大家心中的,只剩一个问题:

房价还要再跌多久、再跌多少,楼市才能触底?

这个终极问题,我最近该有答案了。

时间差不多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意!

接下来的判断,仅源于体制逻辑,而非市场逻辑。

信不信,皆由你。

当下楼市里最火的话题是什么?

政府下场,批量收购住房。

先是彭博社流出小作文:

让地方政府购买数百万套未售出的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关键的是,

小作文满天飞的同时,部分城市还在实质性落地“商品房回购”。

4月15日,郑州官宣启动“以旧换新”的商品房回购方案。

以地方城投为收购主体,向市场收购二手房,全年计划5000套; 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占20%,银行贷款80%。

5月15日,杭州临安官宣在临安区范围内收购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租房。

整栋收购,单套面积不超过70㎡。

既有小作文吹风,又有部分城市陆续上马政策来佐证——

“政府回购商品房”这件事,几乎已八九不离十。

关于这场“商品房收储大战”,很多大V都将其看成一种“去库存策略”。

但是!

娃哥不这么想!政府下场收购商品房,也不该这样理解!

该怎么理解?

“上位者思维和体制思维”来理解!

现在已知的是——

在决策层的政策鼓励下,很多地方城市的操盘手正纷纷下场买房。借助城投公司的手,从银行贷款,成百、上千、数万套的买!

假如你是某个城市的一把手,你在什么情况下才敢这么买?

但凡你有一丝不笃定,认为房价还会继续下跌、再跌个两三成的可能,你敢这么买么?

不敢!

因为你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是国家的钱!

但凡房价再跌个三成……

咱就不说三成,就跌个10%,那也是数亿、甚至是数十亿级别的国有资产流失。

你敢担这个责任么?

不敢!

身在体制内的朋友应该都清楚——

国有资产流失,是个大忌!

丢掉帽子是轻,搞不好可是犯罪,还要进去踩缝纫机。

作为一个上位者,下面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犯错,只有你犯错下去了,他就有机会上去了。但凡房价有继续下跌的可能,你一定不会干这种“回购商品房”的烂事儿。

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一路走来有多少血泪心酸与命运机遇。但凡有一丝不确定,你都不会赌。即使上面拿政策鼓励、拿任务压头,逼着你买,你都不会买。

不买,顶多算不作为。

不作为,无非就是爬不上去。

买了、咔嚓跌了,那就是做错。

做错,就要承担责任,轻则下去,重则进去。

如今我们看到——

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商品房回购”的行列,这说明什么问题?

操盘手们笃定了房价触底!

起码笃定了他们回购的房子不会有大幅下跌的可能!

至于为什么笃定?

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上面给出了什么政策承诺;

——也可能是工具箱里还有什么大杀器,过去不敢用,现在能掏出来用了。

不重要!

对普通人来说,“他们为何笃定”一点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

从上至下的操盘手们,左手提着顶戴花翎、右手提着真金白金,在纷纷下注。

此时,分歧就出来了。

一边是认为房价远未触底、至少还要再跌30%的普通人,另一边是笃定房价触底、拿着顶戴和国有资产下注的政策决策者、制定者和执行者们。而偏偏他们下注的楼市,又是个高度政策市。

谁对谁错?

我想,

前者错的概率更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论述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想要告诉你一句话:

自上而下的决策层,笃定房价触底了,而我也是这样的判断。

如果你认同以上逻辑,肯定要问出下面一系列问题——

既然是触底了,我该买哪里,什么样的价格买才不会亏?

其实,决策者们已经给你指明了方向。

以政府回购的价格,

跟着政府回购二手房的方向买!

切记!

一定是跟着他们回购二手房的方向买。

不理解?

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郑州版“以旧换新”回购方案。

4月15日,郑州全面启动了二手房的“以旧换新·卖旧换新”回购方案。

这版方案里,郑州政府的回购目标是:

房龄15年以内的次新房,金水区和郑东新区,面积≤120㎡,产权干净没有法律风险。

答案已经清晰!

决策层眼中,

只有郑州最好的两个区(金水和郑东)里房龄15年以内的次新房已经触底,且有回购的价值。

至于120㎡以内的面积要求,属于保障房改造的工程需要,普通人可以忽略。

对于郑州的购房者来说,

盯紧政府公示的回购评估价,瞄准这两个区域,就大概率不会出错。

我相信,其他城市也会出台类似的二手房回购方案。

照猫画虎即可。

例子二,杭州临安版新房回购方案。

除了回购二手房之外,部分城市也会出台新房回购的相关方案。

比如,杭州临安已经公布的新房收购方案:

临安区范围内、现房或距交房不足1年的期房、整栋收购、总面积不超过1万㎡,单套面积不超过70㎡,单套60㎡以下配0.6个车位,60㎡以上配1个车位……

放眼临安,能满足要求的项目可能只剩那么1-2个。

这像什么?

像不像某个项目量身定制的定向收购。

对!

这就是新房回购的问题!

政府针对二手房的回购,是无法约束绝大多数卖家的市场行为,其区域和价格就有参考性。而针对新房的回购,很容易搞成定向收购的非市场行为,其中要考量的利益因素就很多。

甚至,不排除有利益输送。

至于,新房回购价格是否属于合理市场价,回购区域有无价值,就不再重要。

既然是非市场行为——

新房的回购价格和回购区域,对于普通人就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好,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两个问题:

1、既然市场触底了,我买哪里?

瞄准政府回购二手房的区域。

2、既然市场触底了,我以什么价格买?

瞄准政府回购二手房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看起来我似乎是在跟你聊楼市和房价触底的烂事儿,但实际上我跟你探讨的是:

上位者思维和体制思维。

什么叫上位者思维?

就是你考虑问题不能总站在你自己的利益角度,你要尝试着站在决策者的利益角度,你得尝试理解: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害怕失去什么。

就拿地方城市下场收购房子这件事来说。

你以为他们下场收购房子,首先要考虑的是:

要救市!要去库存!要托底房价!

当然不是!

房价涨或跌,关决策者屁事。房子在你手里,又不在他手里。

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

会不会犯错,会不会出纰漏,会不会接过来的盘子,炸在自己手里。只要有一丝炸在自己手里的可能,他们一套房子都不会接。

一旦他们接了,那就意味着不会跌。

与此同时,

伴随地方城市开始大规模接手你的房子,情况也会发生新的转折。

过去的地方城市操盘手,只持有土地,不持有房子。

他们与房价本身,只是间接关系,是楼市的旁观者和监管者。

只要地能卖的出去,房价涨跌跟他无关,更不是考核目标。哪怕房价跌猛了,地卖不出去,财政收入下滑,那也是市场原因,他既不算犯错,更不用负责。

一旦地方城市大规模下场收房子,操盘手们就既持有了土地,也持有了房子。

他们从楼市的政策制定者、旁观者和监管者,变成直接的庄家。

如果之后的房价大跌了、房租大跌了、造成最直接的国有资产流失了,他就是第一责任人,就要背锅负责,就有了决策污点。

那么,作为庄家的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

护盘!

打爆任何空头!

更可怕的是,

他们还偏偏拥有这样的能力,因为人家是楼市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管者,有能力改变和重塑牌桌上的一切游戏规则。

什么叫上位者思维?

当牌桌上的一位参与者既拥有改变游戏规则的能力,同时又是最大的庄家时,千万别跟他作对。

他说这是触底,那就是触底。

说了这么多,

你可千万别误会我是在说服你,我是想告诉你房价不会再跌了,要赶紧抄底。

我并无此意,更不指望你能信服。

前面我也说了,

这是“上位者逻辑”和“体制逻辑”。

如果你没有在体制内待过,可能无法理解和信服这套逻辑。

最后,留个娃哥助理的二维码吧。这篇文章又说了太多牌桌上的禁忌,照这样下去,可能你真的会哪天找不到我,还是要留个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有些话如果娃哥不说,别人也不会说。

置业逻辑:

环京:|||

武汉:城市分析

长三角:

大湾区:

沈阳:||

大连:||

其他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