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授权自

zhuanlan.zhihu.com/p/610794725

01

自古,广西素以多匪著称,封建帝王都为广西匪患头痛不已。

清初,被康熙皇帝谕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任广西罗城知县时,曾在呈送巡抚的公文里写道:

无处不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匪。

处处都有山,山山都有洞,洞洞都有匪。

而广西素来兵匪难分,有饷就当兵,无饷便为匪。

广西又是中南6省最后一个解放的,一些死硬分子纷纷从其他5个省逃来广西,广西匪患就成了中南地区之最。

02

四野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率第52军、第53军刚刚进入广西时,在一个村子宿营,21兵团部宿营地的隔壁是一间铁匠铺,深夜时分仍是敲得叮叮当当。

声音吵得陈明仁睡不着觉,便披衣下床,来到了这间铁匠铺,见炉火正旺,还以为是在打造农具。

再仔细一看,陈明仁大吃一惊,好家伙,原来是在造枪……

仿汉阳造、仿三八式、仿汤姆森,应有尽有,全都堆在墙角,仿造得惟妙惟肖,堪称巧夺天工,就连来复线和枪身上的烤蓝都十分漂亮。

陈明仁和铁匠聊天得知,他们这里村村寨寨都会造枪,祖传的手艺活,从鸟铳到机关枪,传了好几代人了,个个都是能工巧匠。

03

第四野战军所属各部,在广西剿匪初期,因为无法分辨谁是匪、谁是民,吃过不少亏。

41军121师行至梧州南面时,363团政委周之同和团政治处主任蔡鸿江,带着一个警卫排殿后,收容掉队的伤病员。

一行50多人途经一个村子,一伙土匪围了上来,开头只有几十人,但不一会从村子里涌出的人越聚越多,男男女女都有,足有好几百人。

大部分人的手上都有武器,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匪,哪些是民……

周之同和蔡鸿江主任指挥收容队的警卫排与这群人对峙着,收容队里的那些掉队伤病员们也持枪退到左右两侧,随时准备战斗。

土匪派了两个代表过来谈判,说只要武器和衣服。

对方一过来,警卫排就把人扣了,逼着对方让路,就这么着,周之同好不容易才把收容队带了出来。

04

参加过广西剿匪的老人们但凡谈到当时的土匪,印象最深的就是土匪扒衣服,扒活人的,扒死人的。

那地方太穷了,甚至有不少根本就不是土匪的村民,见我们的战士落单了,掉队了,就把人给杀了,就为了扒衣服穿。

1950年1月,第38军114师、151师移驻云南,112师、113师移驻河南信阳。

第39军除152师仍然留驻广西外,其余各部北上湖南,驻防耒阳、郴州、衡阳等地区。

1950年初,第41军也移防调往了广东。

此时,整个广西地区就只剩下了第49军、第52军、第53军,以及第45军丁盛的135师在执行剿匪任务了,广西匪乱因此愈演愈烈。

1950年1月25日,恭城县全县14个乡镇人民政府全部被土匪占领。

第49军一支20余人的征粮队在下乡征粮途中遭遇土匪,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49军闻讯赶来的增援部队,在路边野地里找到了牺牲的这20几名战士的遗体。

遗体身上的衣服全被扒光,男同志全被土匪剖腹挖心,女同志都被土匪用棍子从下身捅进去直达腹腔……

土匪残忍的手段令人发指,战友死状之惨烈让增援部队的战士们人人落泪。

05

第49军145师434团侦察连一个排的30余名战士,被数百名土匪围在恭城县莲花镇的一个大院里。

打到最后,土匪炸开院墙攻入院子时,活着的仅剩下身负重伤的7班班长杨生林。

杨生林屡立战功,是49军著名的侦察英雄。土匪冲进来时,身负重伤的杨生林双手各持一支驳壳枪左右开弓,接连击毙多名土匪后开枪自杀。

30余名牺牲的战士,都被土匪扒光了衣服。

杨生林的遗体被土匪扯成个“大”字,钉在墙上,开膛破肚,心脏被挖了出来。

1952年,广西军区在南宁搞了个展览,其中就有杨生林烈士牺时的遗体照片,惨不忍睹。

06

距离广西解放仅45天。

恭城、玉林、梧州、平乐等地发生严重匪乱。

被杀害的干部群众达3000多人,损失公粮约40万公斤。

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恶劣,震惊全军。

第45军135师师长丁盛回忆:

1950年6月,盘踞在玉林、陆川两县之间发生匪乱,土匪纠集数千人包围玉林县,杀害我军队和地方干部战士500多人。

土匪猖狂至极,都打到我师部的大门口来了(丁盛的临时师部刚好驻在那儿)。

丁盛发电报命令正在大容山剿匪的135师405团迅速驰援。

405团团长韦统泰率部从大容山北边赶去救援,驰援的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土匪。

部队和土匪打仗,旁边竟然还有看热闹的,战士们怕伤了他们,大声招呼,让他们赶紧避开,但是根本没人散去。

405团刚到面前,这些看热闹的纷纷从身后掏出枪,冲着战士们就打,原来这些看热闹的也是土匪。

战士们不怕打仗,更不怕土匪,就怕分不清谁是土匪,谁是百姓,往往因此吃了大亏。

405团快到玉林的时候,途中有个樟木乡,在樟木乡人民政府门口围着一堆人。

战士们也搞不清楚这些人是什么身份,不敢开枪,生怕误伤群众。

等到战士们靠近时,这群人又像途中遭遇到的那伙人一样,纷纷从身上掏出枪向战士们射击。

战士们果断还击,迅速将其歼灭。

但苦于不敢首先开枪,仍有七八名战士牺牲在土匪的第一轮射击之下。

405团的战士们冲进大院里,只见10多名地方干部倒在血泊中,全被土匪杀害了。同样的惨状,遗体都还是热的,但身上的衣服被土匪扒了个精光,男的被剖腹挖心,女的被捅了根木棍。

07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美国借联合国名义组织“联合国军”参战。

一时间,广西全境谣言满天飞: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白长官回来了、中央军打到南宁了!

广西全境102个县,土匪势力蔓延到97个县份,有的县城竟被土匪盘踞达一年之久。

这一时期,广西匪乱达到了最高峰。

1950年7月底,第53军派出一个加强排武装押运10辆载运药品的卡车,由桂林驶往南宁。

车队此行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护送才从武汉到达广西的一支南下工作队去南宁。

这支20余人的四野南下工作队,大部分是刚刚在武汉入伍的大学生,近一半是女学生。

几百公里的路程,车队三天后仍未到达南宁。

南宁军管会急了,南宁军分区立即派出部队向桂林出发,沿途寻找车队,途经荔浦时,在一座大山山脚下发现了这支车队。

8辆卡车歪在路边,两辆卡车栽进沟里,车上载运的药品已不见踪影。

押车的30余名警卫战士和南下工作队的20余名干部全部牺牲,遗体散落在周边两三公里范围内。

十余名南下工作队的女学生死状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右侧太阳穴上中枪……

半年后,从俘获的土匪口供中得知,盘踞在荔浦的匪帮经常从山上看见车队里有年轻的女军人,便一直伺机下山去“抢老婆”。

于是,几百名土匪拦截了这支车队,打了整整一个上午,警卫排的战士全部牺牲后,南下工作队的10余名女学生们不愿被俘受辱,用手枪顶在自己太阳穴上,开枪自尽,壮烈牺牲。

08

当时,四野驻广西的部队,50%以上兵力用于守备城市和交通线,其余分散农村剿匪。

由于战线太长太散,导致兵力严重不足,被动应战。

每次都是哪里被袭击了,等大部队赶过去时,土匪们早已在得手后退入山林……

土匪难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太过宽大。

对土匪一俘即放,像百色地区土匪头子施胡子,捉放三次,每次都是放虎归山,继续为匪作恶。

对土匪的宽大政策,使得老百姓对土匪极为畏惧,就算土匪大白天进村,哪怕只是三个两个,村民们也不敢举报,怕捉了又放,土匪回头就来找村民们报复。

09

四野南下工作队遇袭事件震动了中央。

1950年8月初,毛主席在电报中,严厉批评广西是全国剿匪工作成绩最差的一个省。

8月10日,主度又再次指出广西剿匪镇反存在“宽大无边”倾向,限期1951年5月1日前完成剿匪任务。

1951年5月1日的限期到期时,广西匪患仍是极为猖獗。

4天后,1951年5月5日,毛主席第3次严厉批评广西剿匪工作为全国各省剿匪工作中成绩最差者,严令6个月内,广西军区必须肃清全境主要匪患。

毛主席亲自签发命令:叶剑英前去广西帮助张、莫、陈、李工作一段时期。

(张、莫、陈、李,分别是张云逸、莫文骅、陈漫远、李天佑。)

受到3次批评后,负责广西剿匪工作、时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的李天佑,在军地联合高级干部会议上,主张把军事进剿与发动群众结合起来。

而发动群众的关键在于对罪大恶极的匪首,必须给予迅速、坚决有力的打击。

李天佑主张实行“重点进剿”的战略方针和机动灵活的战术——

不能平均分配剿匪兵力,要有重点地配备军队剿匪。

军事进剿与驻剿应相互交错,紧密结合进行。

土匪集中,我们即集中兵力进剿。

如果土匪被击溃或分散隐蔽,我们也立即适当地实行分散驻剿。

在如何处理“村村造枪,户户有枪”的问题上,李天佑认为,过去地主富农的枪曾是用来防匪的,可现这些人反倒成了匪首、骨干,进而煽动村民为匪。

而村民手中的枪,被反动势力利用,增强了土匪的武装。

所以,无论枪在谁的手里,都会被匪所用。

广西剿匪,首先就是禁枪,必须关停所有造枪作坊,收缴民枪。

再就是,立即严惩一批罪大恶极的首要分子,让老百姓看到剿匪的决心。

李天佑在会上说:

“谁是匪?藏在哪?老百姓都知道呀,可谁敢说呀?你今天抓、明天放的,这是剿的什么匪呀?

老百姓背地里有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讲宽大。

10

不久后,叶剑英奉命到了广西,陶铸也去了,及时调整了政策,实行宽严结合,对土匪头子、骨干、有血债的,公审处决。

每逢集市,布告一贴,赶集的来了,都看,影响大,非常有震慑力。

这么一来,老百姓就敢举报了。

群众一旦发动起来,土匪的末日就到了。

大桥乡有个村子,49军派了一个工作组和一个警卫连进到村庄,40来户人家,没有一个人当土匪的。

村民们还举报了当地匪首韦源乡,带着部队爬山钻洞三天三夜生擒了这个作恶多端,双手沾满军民鲜血的首恶。

韦源乡余部气焰仍是十分嚣张,还想着来村子里报复,十几个土匪大摇大摆的,和过去一样进到村子里来,全村男女老少,长矛大刀,不一会就把这股土匪全给捆了。

49军、53军大瑶山剿匪,山里的土匪号称有8个军、13个师、两个纵队,还有个行署指挥部。

李天佑一声令下,大瑶山周围封路封江,十步一岗,五步一哨,路口渡口,山道隘口,严守盘查。

部队一进山,土匪就散了,49军就以分散对分散。

村村寨寨驻兵,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村寨门口挂起两个牌子,一块是“剿匪司令部”,一块“自新登记处”。

53军组织了几十个“飞行队”,每个“飞行队”人数不等,一个排或是一个班,全是军中精英,轻装、快速、灵活、枪还打得准。

一接到群众举报,哪里有土匪出现了,立即出动,很快到达。

大瑶山里几个最大的匪首,全都是老百姓举报后,53军“飞行队”迅速赶赴歼灭的,有的活捉,有的打死。

11

大瑶山剿匪后期,49军、53军,还有民兵和当地百姓分片包干,拉网搜山。

土匪再也扛不住了,只能下山投降。

途中还要避着老百姓,因为民愤太大,生怕被老百姓打死。

再之后,以大瑶山剿匪模式为样板,广西全境的匪患被逐步肃清。

至1952年12月广西剿匪战役胜利结束时,三年时间共歼灭土匪46万人。

这样的战果,相当于又打了一次辽沈战役。

参加过广西剿匪的很多老战士都说:

幸亏及时调整了剿匪政策,若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部队和地方干部的伤亡可就更大了,而且那匪得剿到什么时候呀?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