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帆 遥远 崔嵘 华鹏伟 玛西高娃

2024年5月14日,美国白宫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将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半导体、医疗用品在内的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从动机上看,拜登政府此次关税动作主要是为大选争取支持,试图撬动当前选情不利的摇摆州票仓。从影响上看,此举以象征性意义为主,在提高关税的主要行业中,中国对美直接出口的占比较低,并且多数产品对美出口占比近些年呈现下降趋势。当前我国出口形势总体良好,出口国别结构不断优化,“一带一路”经济体是后续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展望后续,美国大选选情仍然焦灼,但短期内暂不需要包含“特朗普冲击2.0”的极端预期,虽然部分欧盟政客近期亦在渲染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但中欧与中美经贸关系难以直接类比,近期中欧对话频繁亦可缓释极端经贸冲突的风险。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厂商在光伏供应链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且主要通过东南亚基地出口美国,故实质性影响微乎其微。

根据白宫发布的通知,此次加征关税集中在七个行业,分别是钢铁和铝,半导体,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电池零部件和关键矿物,太阳能电池,港口起重机和医疗产品,涉及约180亿美元中国产品,将在未来三年内分阶段实施。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增至100%,对太阳能电池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增加至50%,对半导体的关税税率到2025年将从25%增至50%,其他行业加征至25%至50%不等。

从流程上看,此次关税措施是由美国总统拜登指示贸易代表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所加征的关税。

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美国总统能够单方面实施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其他国家所谓“不公平贸易做法”的损害,例如违反贸易协定或者增加美国企业负担的“差别对待”等行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由美国国会根据1962年的《贸易扩张法案》创建,作为1974年《贸易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国会将该办公室确定为总统办公厅内的内阁级机构,并赋予其权力和责任以协调贸易政策。USTR在收到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后,可以对外国政府的行为、政策或做法发起调查,即所谓的“301调查”。如果调查结果表明存在“不公平”的行为,USTR可能会采取报复措施,如征收额外关税或费用。此次关税动作便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对我国发起“301调查”加征关税的基础上,基于四年期复审进行的再次加征。

从动机上看,拜登政府此次关税动作主要是为大选争取支持,试图撬动当前选情不利的摇摆州票仓。

根据《纽约时报》、锡耶纳学院、《费城询问报》联合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截至2024年5月9日,由于经济和移民问题,拜登在6个摇摆州中的5个州的支持率均落后于特朗普,仅在威斯康星州略有领先。可以看出,此次关税政策,特别是对于电动汽车和钢铝加征关税的动作,更多是为了撬动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在内的“铁锈地带”关键摇摆州、工业州票仓。同时,此次关税动作亦有充分铺垫和缓冲,今年4月耶伦和布林肯访华时均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渲染,而且多项加征关税要到2025年和2026年才生效,市场预期或相对充分。总的来看,此次加征关税的操作带有为大选“造势”的成分,本质上是拜登试图在维持中美关系“竞争而不冲突”的前提下,在关键摇摆州争取更多选票支持。

从影响上看,此举以象征性意义为主,在提高关税的主要行业中,中国对美直接出口的占比较低,并且多数产品对美出口占比近些年呈现下降趋势,美国加征关税预计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小,与此前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激进政策不可类比。

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1-3月,铝及其制品、钢铁、矿产品、车辆及其零附件对美出口在中国相应产品对外出口中的占比分别仅为10.7%、0.8%、1.9%、9.2%,比例较低。与2018年全年相比,2023年全年铝及其制品、钢铁、矿产品、车辆及其零附件对美出口在中国相应产品对外出口中的占比分别下降了1.0、0.3、1.5、14.6个百分点。以此次加征关税较多的汽车行业为例,我国该行业近年来出口主要增长点是欧盟和俄罗斯,对美出口并非主要目的地。2023年全年,中国车辆及其零附件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7.3%,对欧盟、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14.4%和257.7%。半导体产品方面,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出口额排名前三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对美出口占比仅为1.7%。太阳能电池方面,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的数据,2023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为荷兰、巴西和印度,占比分别为33.6%、13.9%和 13.6%,美国在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中占比较低,份额排名在10名以外。医疗产品方面,根据《医药经济报》披露的数据,虽然2023年美国仍是我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出口目的地(2023年占比为23.6%),但近些年“一带一路”经济体在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中的占比上升较为明显,2023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中占比较2022年上升4.8个百分点至29.1%,已经高于美国所占份额。并且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的只是部分医疗产品,预计对整体医疗产品出口的影响不大。从整体口径来看,未来医疗产品对一带一路的出口仍会是亮点。锂离子电池方面,欧盟在中国锂电池出口所占份额高于美国。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德国、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四个欧盟国家在中国锂电池出口占比合计达到25.3%,高于美国(20.8%)。

同时,当前我国出口形势总体良好,出口国别结构不断优化,“一带一路”经济体是后续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美国在中国出口中占比不断下降。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1-4月,美国在中国出口中占比为13.8%,低于东盟(16.9%)和欧盟(14.6%)。2021-2023年,美国在中国出口中占比分别较前一年下降0.3、0.7、1.6个百分点。在美国所占份额下降的同时,“一带一路”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支撑越来越明显。与2018年全年相比,2023年美国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下降了4.4个百分点,而2023年东盟、拉美、非洲和俄罗斯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较2018年分别上升了2.7、1.3、0.9、1.4个百分点。并且近年来“一带一路”经济体对我国进口依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向后看“一带一路”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支撑力量将趋势性增强。截至2023年四季度,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分别较2019年四季度上升1.2、3.3、0.9、1.6、1.5、5.3、2.4个百分点。

此次关税动作更多是聚焦于拜登政府关注的战略产业,与特朗普鼓吹的全面关税有本质区别。

目前美国大选选情仍然焦灼,但短期内暂不需要包含“特朗普冲击2.0”的极端预期。今年以来随着美国大选升温,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亦对于中美经贸关系释放一系列消极信号,其在2024年大选的竞选纲领中更提出要向全球大多数国家加征10%的“基本关税”。相比之下,拜登则更加聚焦战略性领域,此次对华加征关税的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都是其任内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的重点,是《通胀削减法案》《芯片科学法案》等重要法案的补贴对象。白宫方面在此次新闻通稿中也指出,其加征关税的重点在于所谓“公平竞争”和“保护美国工人与企业”,而不是“破坏我们的联盟或不分青红皂白地征收10%的关税,提高从所有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 ,突出与特朗普思路的区别 [1]。因此,尽管当前特朗普与拜登的民调支持率难分伯仲,选情仍然焦灼,但由于距离大选时间依然较远,我们认为短期内暂不需要包含“特朗普冲击2.0”的极端预期。

此外,虽然部分欧盟政客近期亦在渲染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但中欧与中美经贸关系难以直接类比,近期中欧对话频繁亦可缓释极端经贸冲突的风险。

近期部分欧美政客频繁渲染中国所谓“产能过剩威胁论”,且与欧盟近年来强调对华所谓“去风险”的思路逐步融合。围绕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的所谓“产能过剩”问题,欧盟方面近期在相关领域推出的贸易保护手段动作也尤为频繁。不过,中欧与中美经贸关系不可直接类比,相较于美国在大选年内以“国家安全”为名、以选战为实的关税动作,欧盟更加关注在长期加强内部的供应链韧性、降低关键产业链的对外依赖,短期内出台大面积关税政策的概率较低。此前中国元首访问欧洲期间,中欧也围绕关于“产能过剩”和“去风险”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欧方亦表态希望同中方持续坦诚对话,加强合作,或可为后续中欧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有效缓释极端经贸冲突风险。

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厂商在光伏供应链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且主要通过东南亚基地出口美国,故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的实质性影响微乎其微。

近年来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比例已提升至90%左右,而中资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比例达95%以上,中国厂商在光伏供应链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美国本土光伏电池产能规模小且技术相对落后,其发展新能源短期无法摆脱对中资光伏电池厂商的依赖。由于美国对中国光伏长期存在“双反”、“201”、“301”等关税,因此近年来中国光伏厂商出口美国产品主要通过东南亚基地,国内直接出口规模基本可忽略不计。本次针对光伏电池税率的翻倍提升仅针对中国国内产能,因此我们认为其对光伏产业所造成的实质性影响微乎其微,更多是政治手段而非经济诉求。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形势恶化超预期;美欧政策节奏超预期;美国大选结果不确定性;美欧经济基本面超预期波动;“一带一路”经济体基本面超预期波动。

[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05/14/fact-sheet-president-biden-takes-action-to-protect-american-workers-and-businesses-from-chinas-unfair-trade-practic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