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皮尔伯格导演今年以《头号玩家》卷土重来,最醒目的标志,就是从中国电影市场又卷走了可观的票房。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值得研究与学习。他的电影并非部部都是精品。他导演的幻想类的娱乐片,明确的目的是献媚于观众,整个电影里几乎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斯皮尔伯格的存在,在这些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用不断切换角度的镜头,来掩饰掉一个导演的主观能动性,竭尽所能地将镜头等同于观众,使观众一进入电影院,就融化在镜头之中,以达到娱乐片最大的满足观众视效需求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拍摄娱乐片的斯皮尔伯格看不出比同类的导演有什么不同,应该说斯皮尔伯格一旦进入拍摄娱乐片的情境之中,他就迅速灭掉了自己的任何存在,而让电影镜头里消逝掉自己任何能引起观众不快的干预。

但是,斯皮尔伯格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恰恰是他在拍摄娱乐片的间隙,能够以一种强烈的自我主观愿望,去拍摄一些能够反映人心、直到人心的严肃题材的艺术电影。而在这些影片里他所使出的手段,并非依靠幻想的助力与视效的锦上添花,而完全依靠的是生活中最本质与现实的反映,而使他的电影承载了一份触及灵魂的深刻标示。

实际上,在斯皮尔伯格拍摄严肃题材影片的时候,他已经消蚀了在娱乐片中上天入地的驰骋利器,而完全运用的是最基本的生活素材,而他在组建这些元素时所表现出的高超的叙事技巧,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即使在今天,我们中国电影圈内的导演大部分与他相比,也要相形失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皮尔伯格拍摄于1985年的《紫色》是一部反映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期的的一部影片。正像斯皮尔伯格的所有电影中,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主线一样,在这部看起来时间跨度相当漫长的电影里,也隐含着一条非常隐讳的主题线索,那就是一对失散的黑人姐妹,在经过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期待之后,终于在影片结尾相逢了。

姐妹俩的相思贯穿了整个影片,也构成了整个电影中为斯皮尔伯格所需要的那种脉络明晰的情节动力。

而这个影片里处理一个现实题材所能达到的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的掌控能力,即使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导演之中,也难以找到一个能够相匹敌者。

相隔三十多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水平仍然令我们中国电影难以望其项背,这也就让我们明白,斯皮尔伯格胡乱地将多少年来的游戏与电影彩蛋拼凑一下,就能够在中国大肆敛财,再度上演“人傻钱多”的中国票房奇迹,也就并不是一件什么意外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斯皮尔伯格的拍片生涯中,有一个很显明的兴趣点,即使在《头号玩家》里,我们看到,那位黑人身份的女玩家,化身为游戏里的大力神般的强者,担负着非同一般的角色。斯皮尔伯格对黑人的生存状态颇为关注,在他所执导的电影中,至少有三部电影,与黑人有关。《紫色》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7年,斯皮尔伯格还导演了一部黑奴反抗白人的电影《断锁怒潮》,电影表现的年代是在1839年前后,这个时间,正是英国军舰敲破中国大门的时候,而在这个电影里,我们却看到的是一群拯救黑奴的充满人道精神的英国海军与美国政法体系。

2012年,他又执导了历史传记片《林肯》,表现的时间段在186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串联起来看,斯皮尔伯格通过这三部关于黑人生存的电影,勾勒了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时空,把美国历史中留下深刻印痕的种族关系嬗变,作出了史诗式的连贯式的再现。

但我们要看到,斯皮尔伯格虽然反映的是黑人命运题材,但他的主观基调仍然是白人的观点,这个观点表现在:是白人给美国黑人带来了文明与信仰。《断锁怒潮》中,来自非洲的黑奴,在进入白人世界后,立刻接受了西方的精神信仰,捧着《圣经》,脸上绽放出如梦初醒的笑容。这个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用以说明的是西方人拯救了非洲奴隶,给了他们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钥匙。

同样,在1985年拍摄的《紫色》里,斯皮尔伯格看似表现了黑人生活,但他竭力想阐述的,是白人把黑人从不开化的状态中解救出来,才使影片中的黑人女孩西莉获得了新生。

影片并没有强化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对立,种族矛盾在电影里根本不存在。相比之下,影片里的白人大多和蔼可亲,比如那个送信的邮递员小哥,还有那个有一点神经质的市长太太,总的来说还是对黑人比较友好的,至少导演无意去表现这些白人对黑人的掠夺与侵害,而整个电影中,真正的恶魔一样的人物,恰恰是来自于黑人自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皮尔伯格将镜头完全沉隐在黑人的独立的生活状态中,扑入镜头的,都是黑人生活中的那些与现代道德体系严重相违背的混乱与浑沌状态。

影片一开始,尚是幼女的西莉再次怀孕,而使她怀上身孕的却是父亲,电影在最后告知我们,她的父亲并不是亲生父亲,但身为继父的一家之长却多次在她身上发泄兽欲,正折射出这个黑人群落中偏离正常的伦理道德是多么的遥远。

后来西莉出嫁,她的妹妹南蒂在家中遭遇到继父的骚扰,不得不投靠到姐姐家里来,而姐父同样是一个色鬼,对她不怀好意,欲行非礼,当西蒂不肯就范,姐父在镜头里,毫无廉耻地把西蒂赶出家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影片里的黑人男人都是一种没有伦理、丧失天良的兽性男人。西莉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兽性的侵凌。后来,丈夫公然把他的情妇夏戈带回家中,我们看到,黑人中接受白人文明的教堂牧师,对夏戈这种人尽可夫的品性十分鄙视,正反映出斯皮尔伯格所要表达的白人文明逐渐地渗透到未开化的黑人道德规范之中,夏戈因为游走在城市之中,对白人的文化接触相对而言,更为繁密一点,所以,她用她所接触到的白人文化与精神,又影响到了西莉身上,并且引导着西莉走出了密封的家庭小圈子,投入到更广大的由白人精神主导的社会中去。

正是在白人精神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引导之下,西莉终于甩开了兽性的丈夫,获得了自我的解放。而富有意味的是,她的妹妹西蒂到非洲传道,实际上,其妹因为被驱离出黑人群体而被逼走上了社会,反而因祸得福,更早地接受到了白人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影片里,她后来到非洲传播西方宗教体系,实际上意味着她把西方文明更引入到黑人的故乡,这样,居于美国的黑人西莉在日益强劲的白人精神文化的滋润下获得了新生,而她的妹妹也把西风美雨传授到了非洲大陆,暗示了西方文明在非洲的原乡与美国的第二故乡,都让非洲黑人走出了愚昧,获得了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思维模式,实际上也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一种设定与认定。好在中国人有着顽强的属于自己的文化,未有像非洲黑人那样,全部被白人消灭与改写,所以中国人在一定的时刻,还是能用自己的文化反戈一击,展现出中国人自己应有的富有人性与人伦的精神世界。

当斯皮尔伯格在《紫色》中声情并茂地揭示出黑人群落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未开化之域时,当时在中国影坛上,张艺谋、陈凯歌之流也在用他们初闯银幕的电影,来表现出中国人的蛮荒气息,并且依靠这种对中国人的丑陋的一面的呈现,而迎合了西方人对异域文明的认定,从而使得张艺谋等当年在国际电影节上风光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张艺谋之流用以表现中国人怪状一面的时候,采用的技法,可以说是非常没有可视性的,但却得到了西方影界的响应与响应,而到了张艺谋开始向好莱坞学法,更简化地说,向斯皮尔伯格为宗师的好莱坞传统学习的时候,张艺谋与好莱坞电影成熟技法的差距也显现出来了,这也是张艺谋在早期的每一部影片都能在西方影界获得强烈反响的原因,而当张艺谋抛弃了当年的冲上世界的电影手法,而回归好莱坞电影镜语的时候,他也被世界电影抛弃与冷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在好莱坞电影手法这个共性的平台上,中国导演中确实难以有与斯皮尔伯格相匹敌者。斯皮尔伯格在《紫色》一片中,简略得当,镜头留白天地宽,焦点注重人物,略过无关紧要的枝蔓,使得电影主线一气呵成,而环境氛围却若隐若现,丝毫没有干预到主线的进程,电影里三十多年的空间繁而不乱,主体叙事扣人心弦。他的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影片也成了斯皮尔伯格电影里并不多见的能够触及心灵的具有强烈的戏剧氛围的一部电影,相比之后斯皮尔伯格赢得更多名声的历史题材影片,这部电影更充满着一种温情脉脉的情调。能够在一部电影把人性与人情表现得如此逼真,试问又有几部中国电影能够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