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辉煌1994

前两天的文章都涉及到阿波罗登月这一话题,通过逻辑分析与中国科协的官方辟谣,大多数正常人都相信当年人类登月是真的。但也有很多人有疑问:登月那么炫酷,那么爽,后来咋不登了?

其实稍微了解点冷战历史,这个问题便很好解释。那就是登月这种活动,烧钱太多,回报太少,除了能让美国人在精神上爽一下之外,对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几乎没有任何改善,反而天价成本需要每一位美国人埋单。是注定无法长期玩下去的东西。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体现各自制度的优越性,进行了除直接开战外的全方位竞赛,科技领域更是首当其冲。在科技领域中,航空航天是最烧钱,科技最密集,最让人爽的竞争项目。

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第一次把宇航员送进太空,苏联牛逼大了,肯尼迪就着急坏了。所以美国也举全国之力与苏联展开太空竞赛,光是登月一项就花掉275亿美金,相当于现在的1500亿美金,是人类最昂贵的太空探索计划之一。

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后,苏联登月项目就直接停止了,因为没有人会记得第二个登月的人,就算登上去了,苏联人也不会觉得有多爽,不能体现苏联制度的优越性。

而这种以地缘政治博弈为主要驱动力的太空探索,成本与实际收益完全不成正比,除了能让各自国民在精神上爽一下之外,实际用处几乎为零,是难以长期持续的烧钱游戏。

对于老百姓而言,什么东西价格很贵,实际用处很小,但非常让人爽?

那就是奢侈品。

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对各自百姓而言就是奢侈品,除了能爽一下,实际没啥用处,纳税人的钱倒是花了不少。

苏联的体制,可以让决策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证明其制度优势。所以苏联为了与美国搞各种竞赛,花掉太多金钱,完全不顾民生,最终走向解体。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遭遇经济危机,阿波罗登月这种烧钱项目自然也要停下,毕竟在载人登月这方面美国已经赢了,继续搞下去没啥意义。

美苏两国这种竞赛看似高大上,实际跟村里俩土豪用美钞卷鞭炮比谁放得多没啥本质区别。

苏联经济不如美国,输掉是迟早的事,美国这方面也知道见好就收,所以冷战结束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的兴趣就没那么浓了。原因还是成本与收益的问题。

而且太空探索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只要一个国家具备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再愿意不惜成本地烧钱,都能取得很大成绩。

比如很多国人一直瞧不起的印度,2008年就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2013年还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只是国内不报道,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我个人认为,太空探索这种事情,从宏观层面说它有用可能也有点用,但从个体老百姓的角度说它没用它也真没用。你火箭射得再高跟我有啥关系?你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奖金能分我点吗?不光不能分我,昂贵的成本却需要我们每个人来承担,你说你登不登月,上不上天跟我有啥关系?

这种烧钱项目,发达国家玩玩也就算了,何况现在连发达国家都不愿在这方面烧钱了。而某些国家,比如印度,至今还有大量贫困人口,花那多钱搞太空竞赛,有必要吗?除了能让婆罗门们有面子,首陀罗们爽一下,还有啥用?

首陀罗爽完之后还是首陀罗,依旧要过低贱而贫寒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