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因此人们对于稳定的住所,也就是房子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因为房子不但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场所,它还承载着人们对安全感的追求。也基于此,无论古时还是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结婚的时候会要求有婚房,孩子在读书的时候要有学区房,在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有安居房等。

从古至今,房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村子啊,因此,在我国有很多关于房子的俗语,例如民间就有“门开户闭,金银满地”的说法,可这句话什么意思?门和户,又有什么区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门、户的区别

在我国,关于“门”与“户”的词语有很多,例如结婚要讲究“门当户对”,指一家有权势说“高门大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人员众多用“千门万户”,形容穷苦人家房屋简陋用“蓬门莘户”。现在人们很多都会把“门”与“户”结合在一起,称之为“门户”。其实,在我国古时,“门”与“户”是分开的,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甲骨文中,门与户都是象形字,其中“门”字写法为“門”,指的是围起院落的围墙的出入口,也是大门和院子的门。而“户”的写法是只取了“門”字的左半边,也就是门的一半,指的是房屋建筑物的出入口。而由形观象,在古代一般两扇、双开的才被称作“门”,单开的则被称为“户”,因此“门”和“户”最大的区别就是“两扇为门,一扇为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门、户的作用

我国古人对于建筑是很有讲究的,这从“门”、“户”的用途就能看出来。

在古时,大门除了是人们进出房子的必经之地,还是一家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就拿“门当户对”这个词语来说,“门当”指的是大门门前的两个石墩,有“文方武圆”的说法,意思就是说文官门前的石墩是方形的,而武官门前的石墩则是圆形的。“户对”指是大门上面固定和装饰门框的“门簪”,在古时户对的数量与官员的品级成正比,三品以下的官员和普通大户大门上只能有两个户对,三品的可以有四个,二品可以有六个,一品就是八个,皇宫则有九个,寓意着“九鼎之尊”。因此在古时,人们可以通过一家大门的门当的形状和户对的数量判断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古代的高门大户,除了正门外,还会有后门和侧门,而后门和侧门大多为一扇门,也被称为“小门”。大门一般不会随便开,但凡家中有重大事情或有尊贵客人造访,才会大开正门,如果是其他日常小事,或是比较私密的事情,这个时候通常会从侧门或偏门出入。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人们娶妻要走正门,而纳妾要走侧门的原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门开户闭,金银满地

我国民间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传说共工怒撞不周山后,导致了导致不周山倒塌,于是日月星辰都向西北偏移,而河流则向东南汇集流去,因此西北天空星罗密布,东南地面则河道纵横。而东南、西北塌陷的地方则成了“门”,故而有了“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的说法。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是白天由短变长的转折点,也是阳气初生的时候,而地户就是冬至那天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国古时的房子一般是坐北朝南,而大门一般开在东南方位,以取“紫气东来”之意,而且东南又是“地户”所在的方位,也是阳气所生方位。我国住宅讲究"藏风聚气",东南方位是八卦中的巽位,即风位,也就是和风、润风吹进的位置,是吉祥之位,因此古时大门都会修建在东南侧。

常开大门也就是意味着迎接福气和财气进门,而如果侧门或后门打开,那么迎接进门的气就会从前门入从后门直接出了,是留不住财气和福气的,所以俗话说“财不进偏门”,“福不入偏门”等,因此我国民间也有“门开财来,户闭福来”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习俗或是俗语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都是时代的产物,而“门开户闭,金银满地”也不例外。很多人会把一些老习俗当作封建迷信,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如果把它们分解当成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途径,其实没事看看也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