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觉得,对一个城市的了解,最好是用自己的步履,去脚踏实地地踩踏一下城市,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城市的结构与方位。

所以,我在徐州城的中心地段苏宁广场吃过晚饭之后,便与同事一起踏上了夜访徐州城的悠闲时光。

苏宁广场,查了一下地图,原来大概叫中心广场,现在的名字,显然是企业的冠名造成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建筑很是时尚,特出标志是建筑呈现出流线型的结构,直指夜空,而各座建筑的下层,又因为这种流线型的弧形的牵连,而浑然一体成一个扎实的基座,令这里的空间突破了原有的地理存在,具有了拓展的延伸性。

在这一个地段,男男女女还是挺多的,但走出这一中心广场地区,很快发现了徐州城的夜晚其实是相当安静的。

在整个穿越半个徐州城(或者至少也有四分之一中心城区)的过程中,发现路上未看到一个夜市的摊点。

这与当年到开封游玩,晚上逛街时发现到处都是大吃大喝的摊点形成了迥异的反差。

很快发现,我们走上的是解放路,这是徐州城的一条南北重要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我想逛街的时候,希望能遇到有什么旧书夜市,至少可以在异域的旧书堆里,能够过过觅书的乐趣。尤其是网上搜索了一下,知道解放路将擦“快哉亭公园”而过,据网上介绍,这里有旧书市,但我们后来发现根本没有看到这个公园在哪里,显然,我们忽略了这个靠着解放路的公园的所在位置。

最选横穿的是淮海路,这是我们汽车来时的一条主干道,然后往南走,就是很醒目地看到钟鼓楼的大同街。当时并没有在这里逗留。

然后经过青年路,建国路,马市街,项王路,和平路,泰山路,彭佑路,彭园东路,一直到了凤台路。在这里决定折向右走,准备从前面的一条南北道折回去。

一路过来,因为解放路上,正在进行地铁二号线建设,路边都围上了遮挡物,在这些遮挡物后面,可以看到,旧房正在拆迁,从这里倒可以一窥真正的徐州城的古老面貌。

其实凤台路再往前边一点,就是淮海战役纪念馆,只是当时一直想找到一张地图,但问了路边的几家小店,却没有人家卖地图。从网上搜索地图的缺点,是不能窥其豹,习惯了从一张整体地图上去了解方位,很不习惯从狭小的手机屏幕上通过拨弄页面,去掌握所处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台路是一条非常幽静的小路,几乎是不通车的,时而有一辆车行过,路灯也有一些昏黄,两边的树林伸展向路中心,带着一股秋天的冷清的味道,有一对老人带着小孩,在这个路上走过,哄着孩子,去做什么,这是在这个路上碰到的唯一的路人。

两边的树木深处,掩映着房屋,可以隐约地看到小区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但奇怪的是,却看不到行人,也许在这样的时刻,大家都选择了留在家里,但也不至于道路上如此的空旷宁静啊。

这也是我对徐州的幽深与宁静感到十分新鲜与奇怪的原因。

沿着凤台路往前走了一段,走上了一条更加狭窄的小路,估计在这里,也不能通车,正担心着能不能走通这条路,发现了前面横着一条路,这就是另一条大体呈南北方向的泰山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是通汽车的,道路也比较空阔,没走几步,就看到了远处的山影,查了一下地图,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云龙山的旁边,在山的那一边,就是云龙湖了。至此,我们才发现,一边闲聊着,一边让脚捎带着自己,已经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了。

我们贴着右边的人行道走,依然发现行人很少,很快,前面闪出一个标牌,上写“徐州动物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向前走了一段,发现横着一个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彭祖园”,只是门口黑灯瞎火的,走近了才看清上面的招牌,而在黑影里,似乎是工作人员,也悄然地围了上来,好像在警惕着我们的勘察。于是,我们离开了这个彭祖园,发现在夜色里,很大很大,巨大的水体,在这片园子里,勾勒出隐约的轮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彭祖园北边,过了一条名叫积翠的桥,站在桥上往下看,吓了一跳,发现水位如此之低,凸显出这座桥是如此之高。河落在深深的暗影里,而两边竟然有两道沟坂,无形中,拉开了与桥的落差。看到如此之幽深的河,不由阴暗地联想到,如果掉下去,不用说不会有人看到,就是落下去,也要拍在水上砸得粉身碎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泰山路上的一路而行,只有路上的车子,悄然地驶过,路边很少看到有行人,在这个夜色里走路,或者漫步,只看到一对中年男女,坐在石凳上古怪地交谈,很难相信这是一对夫妻。而他们后来也跟在后边,脱离了暗影的遮蔽,选择了回去的路。不过一路上,并不缺乏保安的力量,在转弯的地方,就是一个套着袖标的保安人员,拿着对讲机,走向他的岗亭。这是令人对徐州又一个刮目相看的地方,在安静的徐州之夜里,随处可见保安人员的身影。

南北向的泰山路,变成了东西向,把我们又带到了解放路上,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按照来时的道路,重复地走回去。

没过多久,又走到了横向的和平路,我们决定告别走回头路的无趣,拐向左边,进入了和平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又是一条安静的道路,路上同样行人稀少。在即将拐上彭城南路的时候,有一处浓密的阴影,几乎把经过人的都照成了鬼影幢幢,我和同事都不免有一些担心,但对面一个女孩却旁若无人地走过来,径自地看着手机,在她走过去之后,我与同事发了一回感慨,能在这个黑暗的空间里,安然走着的也许是中国的特有的福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了彭城南路,左拐右拐,并没有完整的直线形的路径,等我们走出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发现尽头有一个牌坊,上写户部山步行街。出了这条步行街,是宽敞的建国路。而前面,彭城路赫然地以宽阔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由此可以看出,彭城路是一条断头路,它向南撞到建国路的时候,突然间便消失了自己的宽阔大道,而沦为一条羊肠小径,陷入到“户部山步行街”的泥沼里。

我们倒行逆施“户部山步行街”而出,曾经在里面见到一个寺庙,藏着暗影中,难以辨识出这是何寺,查了一下地图,也不知是什么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头看看著名的户部山步行街,很惊讶里面竟然空无一人,即无食客,也无游人,路边的店,大多关门歇菜,相比成都的“宽窄巷子”在这样的夜间十点左右,也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可是在徐州呢,却安静得出奇。

我印象深刻的唯一的一个行人,是一个老人牵着一条狗,手里还执着一条棍子,用棍子杵着地面,发出砰砰的撞击声,我怀疑老人是一个盲人,是通过那条狗寻找回家路,他拐向了这条步行街的弯曲的路道,可见这里的安静程度,足以让一个老人带着他的狗,安然地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徐州的夜会如此的安静?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另有一点感到奇怪的是,很少听到徐州人在路边大声说话,吵嚷不休,或者见到他们高谈阔论,偶有两个女性,在路边的车站牌下,靠得很近地说话,但他们的声音,轻得几乎一点口音都听不到。这不由得使人对徐州人又增加了一分好感。他们似乎在隐藏着自己的声息,藏匿着自己的行踪,以免干预到别人。这种谨慎的小心翼翼令我感到了徐州人有几分可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彭城路,回到我们住宿的彭城饭店,躺在床上,安静地从手机里调出地图,回看一路而行,惊讶地发现,走了四分之一的徐州城,同事的手机里,显示走了二万多步。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才会知道一个城市的真正的面貌。在这样的行走过程中,我触及到了徐州城的温润的内心,感受了那份与这个城市总是给人战火不熄的陈旧印象格格不入的可爱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