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余俐伶

编辑 | 曹宾玲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北漂十年,吴迪回到家乡小城,本以为降维打击,没想到找工作却四处碰壁。面试官看着他的简历,无奈一笑:“不好意思,我们不招35岁以上的人。”

生活陷入停滞后,面对街坊邻居的疑问,吴迪佯装轻松:“我最近在gap。”

这是电影《走走停停》预告片中的场景,同时也是无数个“35岁被淘汰者”的缩影。

职场里,“优化”这个词精准攻击的常常是35+人群。没有晋升至管理层,人生仿佛也画上了休止符,此后便再无盼头。

与“优化”接踵而来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是付完车贷、房贷后捉襟见肘的窘迫。

35岁,困难似乎永远都如影随形。

本文的几位主人公,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中年危机”,面对事业、家庭的多重压力,他们也曾沮丧,甚至内耗自己。

但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他们逐渐发现,生活本来就是高低起伏、喜忧参半的,中年虽然艰难,却不乏阅历、精力与实力。

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35岁是一道坎儿,也是人生向上的垫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年螺丝钉,求稳还是继续折腾?

同事上班打游戏、吹牛扯皮,无人问津;自己利用工作间隙看书学习,被举报、被约谈。

坐在办公室,听着领导“收着点,注意影响”的提醒,大成感觉世界就是一部巨大的荒诞戏。

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阻挠,决定从工程佬转行做律师后,许多人好像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正式开始备战法考时,大成发了一条朋友圈表明决心,结果大家以为他在开玩笑,相信他能办成者寥寥无几,连妻子、父母都抱着观望态度。

好事的亲戚,更是在背后“蛐蛐儿”他:“大成都能考,那法考应该不难。”

大成没有将外界的噪音放在心上,他深知,35岁换赛道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成功者凤毛麟角,一败涂地才是大多数人的结局。

更何况,在世俗的认知里,一把年纪还要转行找工作的人,不是落魄了,就是瞎折腾,难免会招来一些非议。

但他低估了世界的恶意,举报他的那位同事,因为自己想躺平,就不允许别人努力,直接把他捅到了领导面前。

这样的不择手段,反而更坚定了大成的决心,“别人越是否定我,我越要做给他们看 。”

当然,大成的一腔孤勇,其实也建立在行业不断走下坡路,降薪、裁员屡见不鲜的背景上,在不 进则退的境地里,求稳已经不切实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工程设计师的希霖,生存焦虑没有大成严重,但她也想提桶跑路了。

看到公司查出勤的消息,希霖紧赶慢赶,但还是迟到了几分钟,好在办公室里还有一半的位置空着,到时候被罚也不会太孤单。

然而,结果令她大跌眼镜——最终被罚款的人,只有迟到名单的四分之一,而自己赫然榜上有名。

愤怒的希霖去打探消息,才知道迟到的同事里,有一半的人去求领导不要通报,而被通报的人里,又有一半的人去疏通了关系,只有自己傻乎乎“认罚”。

过去,希霖一直认为个人能力才是立身之本,不仅考取了国家级注册证书,还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公司从“吃大锅饭”改成自负盈亏后,她更加卖力,生病住院期间,也要一边输液,一边改图纸。

可等到发项目奖金,发现分成大大缩水的时候,她才知道,在当前的环境里,只会闷头做事,不会邀功的“老黄牛”,只有被剥削的份儿。

再加上这份工作,经常要去到戈壁荒漠、深山老林里跟项目,一待就是一个月,对有家庭的中年女性十分不友好,考勤事件之后,希霖果断开始投递简历。

哪怕家人都不支持她从国企辞职,她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现在再不行动,以后可能更没有勇气了。”

在希霖行动之际,做了十年电商运营的小2哥,也毅然开启了中年创业之路。

所谓‘中年危机’,也就是危中有机。”他说。在直播电商的冲击下,公司生意变得难做,KPI水涨船高,连元老级的自己,也要充当产品上架的机器。

感受不到工作的价值后,他回到老家,本打算继续打工,但发现这个年纪的人,走到哪儿都是高不成低不就,干脆自己去创业。

“与其等别人分我一杯羹,不如主动去挣一个饭碗。”他想得很清楚,自己有十多年的行业经验,还有资本、有精力,完全可以闯一闯。

事实如他所料,凭借在行业里积累的人脉和经验,他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货源,组建起了团队,创业日渐走上正轨。

但正如大成此前说过的,“中年换赛道,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败者如云的路,该不该踏上去?

看着直播后台停滞在个位数的订单,小2哥的心情又沉重了一些。

创业初期,他把目光转向了化妆品行业,雇了3个主播轮流开播,每天投流3000元,结果连1000元的货都卖不出去。

惨淡的业绩下,不仅手上70万的货被压在仓库里吃灰,每个月还要额外再亏近6万元。

这与他的预期大相径庭,按照他的计划,一次性拿的货越多,成本就越低,省下来的钱用来投流和打折,就能快速把货卖出去,最后大赚一笔。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几乎各个环节都要亲历亲为,甚至连卖货话术都是亲自执笔,主播照着念就行。

如此事无巨细,他以为自己没有失败的理由。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亏到了卖房续命的地步。

一番复盘之后,小2哥终于明白,虽然都是电商行业,但直播电商和货架电商的逻辑是不相通的,其他品类的经验也无法照搬到化妆品上。

自己想“一招鲜吃遍天”,还自信砸进去大部分身家,自然要交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同一个领域里打转的小2哥都摔得头破血流,彻底撞入新世界的大成,更加寸步难行。

立志要拿下法考证明自己之后,大成每天挑灯夜战,从晚上6点学到半夜1点,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期间几乎拒绝一切社交。

那些质疑他的人,看到他“拼命三郎”般的狠劲儿,也慢慢从看热闹变成了真心实意的佩服。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个钢铁般意志的大老爷们,常常在熄了灯之后,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

原因无他,纯粹就是学习太难了。备考初期,零基础的大成看着天然/法定孳息、想象竞合犯等专有名词头疼不已,网课一知半解,书看了好几遍也记不住要点,刷题错误率只增不减。

大成不得不承认,“年纪到了,注意力和记忆力就是不如年轻的时候了。”

长时间没有进步的时候,他就会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考试,顶着压力选择的这条路究竟是对还是错。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里子,他都必须坚持下去。于是,擦干眼泪,刷刷正能量视频,给自己打满鸡血,又投入到学习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考进度过半的时候,他的刷题成功率终于有所提高,但更让他激动的发现是,“大龄”不全是拖累,也能带来惊喜

“@大成说得真好【点赞】”“求大哥再讲讲这个知识点”……看着对话框不断蹦出的夸奖,大成有些得意。

起因是有人在法考群里提问“邀约”和“承诺”如何区别,热心群友们纷纷响应,然而解释的文字刷了好几页,对方还是无法彻底理解。

大成看不下去了,以自己买菜的经历为例,把邀约-承诺-合同的场景再现了出来,一下子让年轻的群友们,感受到了“岁月沉淀”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之后,大成经常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群友答疑解惑,其中不乏主动来请教的法学生,他也切实体会到,“老天在你面前关上了一扇门,真的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小2哥领悟到这一点时,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磨平了棱角的他,变得更加强大。

重振旗鼓之后,他吸取失败的经验,不再一次性上架五、六个品牌,而是先从两款产品做起,有反馈再大量拿货;同时努力克服专横独断的性格缺点,学着去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

稳扎稳打下,不仅产品销量有了起色,做的视频也越来越出圈。他趁势多做了几个号,巅峰时期,每个号光平台激励就能月入9万。

就在他以为人生要走上康庄大道的时候,命运却又突然跟他开起了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危机人人平等,人生如何出奇迹?

“70年人,35岁赶上了中国的‘黄金十年’;80年的人运气差一点,也还有移动互联网等机遇;而我们迎头撞上大变局。”

小2哥发出这段感慨时,他的创业再一次陷入了瓶颈期。

今年开始,各大电商平台降本增效的力度加大,他们主攻的那个,内容补贴更是直接降至地板线,刚跑通的模式再次宣告失败。

虽然嘴上感慨“生不逢时”,但小2哥却一刻都没有停止对新业务的探索,因为他已明白,有没有时代红利,创业都会遭遇危机。

在西双版纳开民宿的素素,比小2哥更早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同行们抱怨生意难做、哀嚎一片的时候,她并没有太大的焦虑和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年纪都会遇到困难,危机人人平等。遇上了,跨过去就行了。”素素说,如果说人生有危机,那么她的危机从20多岁就开始了。

大概十年前,素素赶赴云南和朋友合伙创业,结果被放了鸽子,身无分文的她,只能进入完全陌生的医美行业混口饭吃。

但在医美还很新鲜的年代,干这份工作注定会被翻白眼、泼冷水,素素数不清自己被拒了多少次。

为了破局,钻研医美知识,走街串巷是常态。不管人家买不买,她都先定制一套“变美方案”,通讯软件更是随时在线回复,这才慢慢做出了口碑,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看准目标、迅速行动,几乎贯穿了素素20多岁的人生,所以决定要做民宿时,她也没有瞻前顾后,做好民宿理论功课后,又开始“折腾”。

推开房间门,素素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先把房间布局画下来,再把床铺、卫浴设施、特色装饰等客房配置一一记录在案。第二天睡醒,还要认真写下亲身住宿体验。

化身“试睡员”,就是为了摸清楚其他民宿的价位、配置,为自己筹备民宿做准备。

比如,别家用的是国产智能马桶,素素就要配日本进口马桶;别家主打靠近古村寨,她就要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景观。总之,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精心布局下,她从只有7间客房的小老板娘,蜕变成了两家中高端民宿的掌舵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样的创业经历,让她在“35岁危机”来临时,没有顾影自怜,反而激发了斗志,投入了更大精力去优化门店运营技巧,在社交媒体平台也更加活跃。

因为她相信,“做好当下能做的一切,事情就会慢慢变好”。无独有偶,希霖也认为做正确的事情,能够帮助自己穿越周期。

接到一家民办高校的面试通知后,她经过几轮考验,就轻松上岸,变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如此神速,就因为她常年保持学习的习惯。比如,为了考取证书,她每天把自己埋进书里,书上划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学习计划细化到了变态级,连晚饭后休息的10分钟要学什么,都要规划好贴墙上执行。

有了这些积累,她对试讲内容信手拈来,成功挤掉了其他候选人,转换了赛道。虽然上课、搞科研也很累,但她的灵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同样拼命的大成,也顺利通过了法考,把自己从马上要失业的工程佬,变成越老越吃香的律师。现在他不仅收入逐渐接近原来的水平,还带头组建起了一个律师团队,准备大干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2哥最近也有了新动态——他开始尝试出境,期望在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大健康领域有所作为。

被问到是否还会为35岁焦虑时,他坦言依然会有,但不是为35岁一事无成而焦虑,而是为35岁还有太多梦想没有实现而焦虑

“时间很无情,不会停下来等任何人。”他想抓住每分每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特别感谢博主素小妹、齐妈在成长对本文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