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6日,在2024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AI视角下的教育创新"平行论坛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新波表示,在面对新质生产力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下,职业教育要全面实现转型升级,大力培养符合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王新波称,通过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应从高技能人才培养、"三化"新工艺引入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入手。当前,先进制造产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劳动者应具备以创新为核心的能力,同时必须具有知识的快速迭代能力。仅教授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职业教育已远远不够。

在这一转变下,重新审视现有教育资源、课程教材及教师理念显得至关重要。王新波认为,职业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及实习、实训都要以"三化"为标准重新审视。不符合"三化"要求的课程内容都应大力予以升级改造。同时,在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仅要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不能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因此,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针对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不同类型的产业,及时动态调整已有的专业设置。

针对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王新波表示,高技能人才并不能完全与高素质技能人才画等号,高技能人才不仅只有"熟能生巧"一条成长路径,作为国家战略人才的高技能人才,其中应有相对比例的人才属于在技能方面具有先天禀赋的人。他们是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对这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不同于一般技能人才的规律。

如何对当前的人才评价模式进行创新?王新波建议,目前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支持高技能潜质测评的方法创新。借助虚拟仿真、大数据、人工智能乃至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场景,将心理和行为测评的理论理念与行业产业学业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开发系列测评工具、系统平台和园区测评中心,提高职业技能(潜能)测评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的类型教育,在区域维度上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创新同样重要。王新波分析表示,地方可以开展实施职教领域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工程。重点向职校学生、延伸到前后学段的学生和劳动者,开展宣传教育、测评和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和家长科学认识自己的优势潜能,针对我国高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特殊岗位,进行专项选材。

王新波表示,从既往经验来看,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多元智能的手段论——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通道,每个孩子都应该在他的优势通道里面学习。如何实现这一点?当前非常需要AI技术进行支撑,开发出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手段,摒弃原来的传统教育手段。

由此,各地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支持符合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手段。让技能以最适宜的方式得到传承;让学生和员工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学习技能;掀起职教领域的"课堂革命",让学生培养和员工培训实现向智慧教育新形态的跃迁升级。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