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委对小学生体测要求的逐渐增加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体能训练和体育项目的安排给予了更多关注。

很多孩子的课余安排除了补习课,不再是弹琴唱歌等艺术类的,而是冰球、游泳、艺术体操等运动类项目了。

孩子运动量增加,带来体质的改善,增强了免疫力,减少了生病,这本来是件好事。但门诊经常见到一些孩子,增加体育项目训练后,反而生病频率明显增加,有的患病的程度也比之前重。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运动量增多后生病也增多了呢?

体质好的孩子

孩子们运动增加后,体质确实比之前有改善 。 但随着孩子运动的增多,家长的初心也渐渐变了。 开始就是增强体质,后来就开始打比赛要成绩。

训练量也越卷越多。

有个孩子开始训练羽毛球没两周,训练量就从每周1次增加到每周3次。孩子逐渐不耐受,反复咳嗽流鼻涕甚至发烧,自己也总是感觉累。追问了病史除外其他可能的原因,我和妈妈说可能是运动量增的太快太多了。妈妈说这在训练班就是最少的量了,有的孩子每周5次,有的还一天训2次。

每个孩子的运动能力有很大差异,这个真不能攀比。孩子运动量的安排不能基于其他孩子,要基于自身的初始状态和运动潜能。

如果运动强度增加后生病较之前增多,要考虑先减下来,稳定后再尝试增加,步子跨得慢一点。

还有一个孩子,开始打冰球就是兴趣,结果越打越好,教练觉得孩子是个苗子,建议增加训练量。孩子完成平时训练没有问题,但一要比赛前集训加训,就开始有生病的苗头,经常在生病前病倒。孩子之前有咳喘病史,已经2年没有发作,冰球打比赛后就开始咳喘,并且每次都比较严重。

建议家长放弃,舍不得,教练也总说是孩子是个人才。耗了大半年,病的实在频繁,且越来越重,最终还是放弃了。

成为专业或半专业的运动员,真不是努力训练有些运动天赋就可以达成的,运动员需要体能、运动才能、意志力的多重加成,普通人在体能上往往就过不了关。当体能超负荷时,身体的免疫力受到抑制,生病就增多了。

当发现孩子运动负荷拉满后患病明显增多(没有其他影响因素),要尝试调整。或者减回普通训练量当做一种爱好,对身体影响严重的就只能放弃了。这个孩子停训冰球后,身体状况显著改善,一年偶尔生病,身高也长了一大截,家长也开心了。

体弱的孩子

体质偏弱平时很少体育锻炼的孩子,在现在大力增加运动的大环境下会有一些压力。听说孩子同学都参加了体能班、篮球班、这班那班,就很着急的也给自己的孩子报个体能班。

孩子在上体能班前很少运动,怕磕了碰了跑都不让跑,结果体能班一上就是训练一个半小时,孩子勉为其难的做下来,坚持一两回就咳嗽发烧生病了。

妈妈觉得这种体能课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放弃。一段时间后,父母想想:不行,还是得运动得达标。就带孩子参加篮球班,参加完又生病。就这样:突然运动--生病--停止运动躺平--又突然运动--再生病。

对于这些体质偏弱的孩子,需要的是循序渐进。

现在小学生都要求跳绳,可以从每天跳绳50-100次开始,每天增加10-20次,让孩子对运动量有一个耐受的过程,逐渐养成运动的习惯。

现在的运动班时间一般都是40分钟到1个小时,如果能够训练孩子达到 连续 40分钟左右的运动强度,一般的体育活动就都可以完成。

家长们一定别忘了让孩子运动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而不是拿成绩,拿名次。别跑着跑着就偏了。也一定不要着急,体能的增加体制的增强是个慢活,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