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快推动“昆蒙框架”的目标落地,近期生态环境部又推出1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进一步展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做法,树立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典范。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60) | 江苏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建设

江苏水系发达、河湖众多,鸟类多样性十分丰富。目前,全省调查记录到鸟种20目68科3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79种。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生态保护价值最高、生态产品最丰富的里下河平原地区,建兴高速兴化段全长约39公里,其线路走向恰好位于兴化市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区域。

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位于建兴高速兴化段,通过亿像素高清摄像机,结合人工智能物种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和设备,建成了集鸟类观测与识别、噪声环境监测、数据集成、直观展示于一体的鸟类观测站,可以实时获取鸟类的活动信息,记录实时视频画面、种类、数量、分布等数据。自观测站正式运行至今,累计观测到鸟类约220000只次,摄像头稳定识别鸟类30余种,包括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等珍稀濒危鸟类,为评估新建线性工程的生态影响提供定量数据。在千垛西服务区建设了生物多样性(鸟类)展示厅,通过鸟类标本、图片、音频、视频、互动小游戏等方式展示鸟类相关科普知识和观测站成果,在培养公众爱鸟护鸟意识、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动态识别画面

观测站的建设体现了江苏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创新举措:一是党建引领,推进生态环境与交通部门深入合作。以“先锋绿源通”党建为抓手,生态环境部门与交通部门提前谋划,共同部署,同时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紧密沟通,并引入专业第三方团队,通过签订四方协议的形式,创新建立合作机制,合理节约建设运营成本,实现生态环境领域与交通领域的绿色协同发展;二是科技赋能,助力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建设。使用1.5亿像素高清摄像机,结合剩余4个点位的高清远摄摄像机,做到观测角度全覆盖,确保重点区域不留观测死角。同时创新使用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鸟类AI识别模型,实现鸟类关键特征的在线识别和鸟类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等数据的同步记录和展示;三是指标科学,监测内容频次全面合理。除了鸟类多样性观测指标外,还设置了噪声、植被变化情况等环境因子指标,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类比数据;四是营造氛围,强化绿色高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宣传。结合泰州市生物多样性“泰美丽”品牌,设置绿色高速展厅宣教展台,集中展示绿色高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于摸清区域生物多样性“家底”具有重要意义,为支撑生物多样性持续性观测与示范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供稿 |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编辑 | 吴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