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世袭家族。孔府历代主人经常常迎迓(yà)圣驾,接待各级祭孔官员,饮食酒宴频繁而讲究,可谓精益求精。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孔府掌灶大厨对于孔府菜的制作一直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改良;经过代代相传,孔府菜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极为高超的水平。

时至今日,作为成名已久的、“公馆菜”中的一面旗帜,孔府菜在山东菜系、乃至全国各地的餐饮流派中,都占有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可能会认为,孔府菜中应该都是山珍海味、龙肝凤髓。其实不然。孔府菜中,有不少是用司空见惯的大众化普通食材精心加工而成。比如,“素炒银芽”就是代表。

这道菜还有一名字叫做“油泼豆莛”。莛、读作tíng,意思为草本植物的茎;如,在鲁西南地区,去掉叶子的小麦秸秆,被叫做“麦秸莛”。所谓“豆莛”,就是把绿豆芽摘去芽和根,剩下的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莛

这道菜,实际上就是民间平时常吃的“炝炒豆芽”的改进版,就是把豆芽预先处理一下、然后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孔府菜当中怎么混入了这么简单的家常食材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和清朝皇帝乾隆有关。

传说有一年盛夏,乾隆到曲阜祭孔,一路子舟车劳顿,到了孔府竟然茶饭不思、胃口不开。御厨想着法子、变着花样给皇帝做各种美味,但乾隆总是浅尝即止。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给孔府送菜的菜农送来一筐鲜嫩的绿豆芽。厨师们心想,绿豆芽清爽开胃,何不用豆芽来试一下呢!于是,厨房决定炒一盘绿豆芽献给乾隆皇帝。

为了让绿豆芽看起来美观,厨师将豆芽的根和芽儿掐去;滚水焯过后,用几粒花椒爆锅,把豆芽略加煸炒后、盛盘献上。待到这道菜上桌后,只见:一根根豆芽儿鲜嫩无比地摆放盘中,另有杂散的些许黑色花椒粒的衬托,显得“冰肌玉质”,煞是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泼豆莛

乾隆眼前一亮,俯身一闻,一般奇异的清香扑面而来,麻里透酸,别具特色;下意识地就拿起筷子来,不一会儿、一盘菜被吃了个精光。

由于此菜深得乾隆喜爱,此后、孔府便把这一道菜列入孔府传统名菜中,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素炒银芽”。后来,这道菜的制作手法又改为“油泼”,具体做法是将豆莛放入漏勺中、搁在油锅上,用烧热的花椒油反复淋浇,断生后、把油沥干,将豆莛倒在盘中,撒上精盐拌匀。改进后的菜名改称“油泼豆莛”,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