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一场关于疾病治疗破局的争议与抉择。

来源:医脉通

作者:王玉伟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起推理吧」之第 44 弹

01

跨越十年的声音

10年前的某日,王乂成为心内科研究生还不足1周。

当时,王乂的带教老师接诊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老师刚一听诊就脸色大变,指着患者胸前的某处,连忙让王乂“在这里迅速听一下”。

王乂连忙接过来听诊器,产生了心内科新人常有的疑惑——好像有些不正常,却又说不出来哪里不正常。

还没等王乂听“过瘾”,老师就吩咐他立即把患者送往CCU抢救、联系床旁超声检查。

结果,王乂没能再次听诊学习,因为患者当日抢救无效死亡。

6年前的某天,王乂已经是心内科的住院医师,他在一位患者身上再次听到了这个声音。他告诉家属,患者预后极差,家属选择了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王乂记住了这个声音,更记住了这个疾病。

02

迁延一月的心梗

如今,王乂已经成为心内科的主治医师,接诊了这位一个月前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

该患者为79岁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肺肿瘤”病史3年,服用降压药物及靶向药物治疗。

她于一个月前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4小时”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肌钙蛋白T升高至5610 ng/L(参考范围0-14 ng/L),查BNP升高至4421.2 pg/ml(参考范围0-100 pg/ml),医生给予诊断: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

因患者超过急诊介入时间窗,住院期间又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再加上患者的肿瘤病史,医生评估患者状况无法进行介入手术,暂行药物保守治疗,待症状好转后出院,服用“吲哚布芬、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

患者刚出院时,病情尚且平稳。

自一周前,患者病情再次加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夜间不能平卧,遂来医院就诊。

入院心电图见“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下壁导联呈QR型并T波倒置”(图1),符合下壁心肌梗死后改变,医生以“心梗后心衰”收住心内科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入院心电图

主管医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王乂。

03

一如昨日的梦魇

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尚且平稳,体温35.6℃、心率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9/64mmHg。医生查体发现其心律规整,心音略低,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响亮收缩期杂音。

就是这个声音,让王乂记忆深刻!

王乂立即安排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假性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大量返流”(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心脏超声见室间隔穿孔

就是这个疾病,夺去了无数患者生命!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VSR)和乳头肌断裂,前两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院内AMI总死亡人数的4%-20%。

女性及高龄患者因为心肌较薄更易发生心脏破裂,心率大于100次/分发生心脏破裂的风险是心率小于80次/分的5.8倍(这也是急性心梗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的原因之一)。

此外,伴有脑梗死史、白细胞计数升高、室壁瘤和低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破裂,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

但随着新溶栓和再灌注方法的展开和普及,VSR目前发病率已由早期的3%下降至0.31%,不过仅凭药物治疗的VSR患者预后极差,这一悲剧在近数十年来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难道昨日的梦魇会再次浮现?

04

破局的争议与抉择

不,还有一条路——手术,封堵手术!

无论VSR还是其他心脏破裂,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外科修补手术,但仅有少数患者能有机会等到外科手术并好转,因为很多患者在发生CR后短时间内即会死亡。由于持续高死亡率和复杂的术后管理,就有了作为替代手术的“经皮室间隔穿孔封堵术”。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4年的研究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2年的研究,心肌梗死后VSR患者,如果住院期间未能进行手术(包括外科手术和介入封堵)治疗,存活出院的概率不足5%(共纳入患者82例,存活4例);而在住院期间完成手术(包括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生存率会得到改善,且存活至出院的概率升高至67.6%(共纳入患者136例,存活92例)!

虽然手术是治疗VSR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比如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无论VSR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如何,都应立即进行外科手术修复;但欧洲心脏病学会则建议,对积极心力衰竭治疗反应良好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以考虑择期延迟手术。

延迟手术修复受到很多外科医师的拥护,因为其可以让脆弱的心肌组织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纤维化,理论上孔边缘形成明确搬痕后有利于手术修复缝合。Papalexepoulou等评价了6项研究(纳入3238粒心梗后VSR患者),证实延迟手术(从心肌梗死后1周到4周后)确实可降低患者院内死亡率。

回到我们的患者,即便VSR患者术后存活概率仍不高,患者年龄大且有肺肿瘤,好在患者家属积极治疗,接受介入封堵手术。

05

耗时70分钟的手术

患者手术如期开展。

术中左心室造影见室间隔室壁瘤形成并穿孔,收缩期室间隔凸向右室,左向右分流(图3)。输送封堵伞至缺损部位(图4),依次释放左室侧伞和右室侧伞(图5),再次左心室造影,封堵伞大小位置良好,没有残余分流。再次超声检查,位置良好,无过隔分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左室造影见室间隔穿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封堵伞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封堵伞成功释放

封堵伞释放后,患者收缩压由110mmHg迅速升至130mmHg,心率由75次/分下降至65次/分,均提示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拔出鞘管,纱布加压包扎,历时70分钟,手术成功!

术后7天,患者顺利出院!

患者出院后1个月,如期来到门诊复诊,心功能明显好转(图6),如今患者每天还能外出散步,术后的康复状况完全超出了王乂的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

这名患者手术做得很成功,同时也解开了跨越王乂十年的心结。

虽然,这名患者发生心梗距离手术时间已经1个月,省去了医生对手术时机抉择时的烦恼;虽然,患者术前生命体征平稳,属于不幸中的万幸。

但是,一想到患者还有肺部肿瘤,王乂也只能一声长叹。

参考文献:

[1] 郑红艳,魏钟海,宋杰,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0,25(6):520-524.

[2] 赵欣,李江.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手术时机与预后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4,40(3):137-142.

[3] 张晶晶,张静,高传玉,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6):543-547.

责编|米子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