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张雅慧 王会峰 闫馨蕙 5月1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广州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耀庭,民事庭庭长王会峰,副庭长黄嵩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宣教处处长谭鹤欣主持。

姜耀庭指出,广州法院近年来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高度重视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积极推进劳动争议诉源治理,创新开展了劳动争议前端预防、中端提质、末端巩固的劳动争议治理,以全过程能动履职、全链条诉源治理、全方位司法服务推动更多案件源头化解、前端化解、实质化解,力促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2021年-2023年期间,广州两级法院引入诉前调解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98547件,其中,成功调解50340件,诉前化解率达51.08%,为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7209件诉讼请求涉及工资的案件数量居首位

白皮书就2021-2023年广州两级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劳动者合法理性维权。

白皮书全面回顾了三年来广州地区的劳动争议纠纷,特别是对2021年-2023年的二审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逐案统计分析,整理归纳了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情况,并总结整理了劳动争议诉源治理的有效举措,以期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社会繁荣稳定贡献广州司法智慧和力量。

白皮书介绍,2021年-2023年期间,广州两级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7209件。案件主要呈现特点如下:

一是劳动争议主体日益多元。2021年至2023年,在广州市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高新技术类、超龄务工人员等争议主体有所增多,身份日益多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劳动者入职后的半年至三年,占案件总数的42.79%。

劳动争议涉行业领域从建筑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教育培训、高新技术、餐饮酒店、物业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延伸。

涉诉用人单位的组织类型主要集中于有限责任公司,占比85.72%,其中,一人有限公司占比25.51%。

二是劳动争议诉求涉及面广。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请求兼具财产属性和人身属性,诉讼请求复合化特征明显,当事人往往在同一案件中就多个请求一并主张权利,涉及单一诉讼请求的案件数量极少,仅占案件总数的6.2%。

诉讼请求内容涉及工资报酬类的案件数量位居所有案件中的第一位,占案件总数的96.25%。

三是确认劳动关系之诉占比较大。2021-2023年,涉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数量占全部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37.53%,占比较大。

经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劳动者的维权能力不断提升,确认劳动关系一般是诉请补缴社保、工资差额等劳动权利的基础。

另一方面,平台经济推动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但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对新就业形态下用工关系问题尚存法律空白,为劳动争议审判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对2021-2023年广州法院审结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分析后,白皮书提炼总结出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签订、工资福利、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保险待遇等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的5大类20项典型情况,为依法用工提供了操作指引,有效回应了劳动者司法需求。

构建劳动争议诉源治理“服务网”会同138家单位构建解纷大格局

白皮书还对当前广州法院劳动争议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机制进行了介绍。

在前端预防方面,通过构建“法院+”解纷平台、打造“调解+”解纷模式、强化“智慧+” 解纷服务,逐步构建起劳动争议诉源治理“服务网”,实现抓早抓小“治未病”。

目前,已会同138家单位构建“法院+”解纷大格局,设立包括劳动争议在内的12类76个类型化调解室,在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村社建立法官联络站(派驻点)等104个基层解纷站点。

在中端提质方面,依托“要素审判+示范诉讼”“繁简分离+小额诉讼”“诉调对接+裁审衔接”等制度机制,持续优化配置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资源,提升审判质效,实现实质解纷“治已病”。

在末端巩固方面,通过不断释放司法建议效能、提升信访工作质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劳动争议案件转化为更多衍生案件,实现深度治理“防再病”。

三年来,广州法院共提供劳动争议领域普法宣传和司法服务近300次,服务群众超万人次,持续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会上公布了广州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案例涵盖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纪律、解除劳动关系等劳动关系发展变化始终,为劳动争议案件提供了“全链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