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爷今年61岁,退休之后生活闲暇了许多,他每天都是早早上床然后睡到自然醒,有时候一睡就是中午才起来。

本以为睡眠时间长了之后整个人会更有精力,但他身上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反而在睡多了之后经常感觉乏力、疲劳,提不起劲来。

一天在和邻居聊天时说到这事,邻居说之前听过一个说法称“睡得越早、寿命越短”,他身上不会就是这种情况吧?

听完邻居的话,黄大爷吓得不轻,生怕自己因为睡得过早而影响寿命,到底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睡得越早,死得越早?揭秘最佳睡眠时长!

权威期刊《睡眠医学》在2021年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全球21个国家、11.2万余名受试者进行了9.2年的随访

根据不同的作息时间将受试者分成了三组,分别为晚上6~10点入睡的早睡组、10~12点的正常组、12点后的晚睡组。

通过对比发现,相较于正常入睡组,早睡和晚睡组的死亡、重大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增加了29%、11%,甚至早睡组的风险高出了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很多“夜猫”开始开心,原来晚睡比早睡要好啊!

别开心的太早,该研究仅仅只是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没有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且研究涉及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早睡组的受试者多为经济、医疗水平较差的地区。

换言之,早睡组的死亡率高很可能不是因为早睡,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差。所以,该研究的结果是非常片面的,不能盲目轻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熬夜对健康有害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人觉得熬夜后补足睡眠就好了,甚至睡眠的总时长比正常入睡的人还要多,但睡多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英国基尔大学医学科技研究所曾联合多所大学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世界有关睡眠与健康的74项涉及300多万人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结果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10小时的人相较于平均8小时的,早亡风险增加了30%。

除了会增加早亡风险外,睡太久还与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还可能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汪小欢表示,不同人群对于睡眠的需求也不同:

婴幼儿所需的睡眠在11~17小时不等;

3~13岁的儿童睡眠所需时间在9~13小时不等;

14~17岁的青少年需要8~10小时;

成年人需要7~9小时的睡眠;

年龄>65岁的老年人需要7~8小时睡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午睡也影响寿命?睡不对当心疾病找上门

调查显示,我国约有87.56%的群众有午睡习惯。

北京市公安医院医师彭志平指出,午睡可帮助降压、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等。

还有研究发现,科学的午睡可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几率。如每日午睡30分钟,与冠心病风险下降30%相关。因午睡可让冠状动脉得到充足的休息,对心脏健康有很大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午睡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经进行过相关调查,调查指出每日午睡>90分钟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因为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代谢受到影响,容易诱发糖代谢异常。

无独有偶,日本和美国也曾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日本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日午睡>60分钟,会让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46%;美国的研究则指出午睡时间>90分钟与身体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增加相关,可能会引起糖尿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过了50岁后,午睡牢记“4不要”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午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四个不要,避免因为不当的午睡习惯而影响健康。

1.时间不要过迟

中午11点~1点是午睡的最佳时间,此时午睡可起到养肾阳的作用。如果过晚午睡的话,容易影响夜间的正常睡眠。

2.不要吃饱就睡

吃饱饭后马上午睡容易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消化,且可能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增加食管炎、咽炎的发生风险,建议餐后休息半小时再去午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不要趴着睡

趴着睡会让眼球、脊椎都受到压迫,醒来后会感觉头晕眼花的,且时间长了也容易引起颈椎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趴着睡会让心肺负担加重,醒来后可能会感觉头晕眼花的。

4.不要立即起身

在睡醒后,建议慢慢起身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猛地起身容易感觉头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睡眠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要注意学会正确的睡眠方式,避免因为不当的睡眠而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