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西北野战军的会议上,贺炳炎、廖汉生等人不满彭德怀的指责,当场与其顶嘴,一旁的贺龙气的拍桌子,“你们两个真是长本事了,谁都敢顶嘴。”
说起西北野战军,或许有些人不太熟悉,但这支军队后来的大名却称得上是“如雷贯耳”。它就是鼎鼎有名的“一野”前身,有着无比光辉的战斗历史。
当年在陕北地区,西北野战军起初以2万多人和胡宗南的20万大军对抗周旋,让胡宗南对他们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
但在西北野战军和胡宗南交战的前期,战事却不算顺利,甚至有将领和总指挥在会议上顶嘴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面呢?后来的结果又如何?
其实当时的胡宗南气势汹汹,他带领20万大军开进陕西,直逼延安,当时解放军在陕北地区的兵力很少,只有两万多,很难与胡宗南的20万大军对抗。
于是毛主席决定撤出延安,但也不能让胡宗南在陕北站稳脚跟,因此打算组建一支部队在陕北地区纠缠住他们,不让这20万军队干预其他地方的战事。
这支军队就是西北野战军,因为这些部队大多数都是贺龙的老部下了,而且贺龙对于陕甘宁地区十分熟悉,因此毛主席打算把它交给贺龙来指挥。
但当时的贺龙正在晋绥地区发展根据地,这个任务也是相当重要,而且临时调任也来不及了,于是彭德怀提出由自己来指挥这支部队,进行艰难的周旋作战。
在征得贺龙老总的支持和增援后,彭德怀马上带领扩充到4万多的野战军发起战斗。而戎马一生的贺龙则两头顾,一面在晋绥地区开展工作,一面给西北野战军保障后勤,很快就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战事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由于兵力过于悬殊,很多时候作战任务都极其艰难,一些部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利。
这让彭老总有些着急了,毕竟这支军队担子上的责任很重。彭德怀本来就是暴脾气,情急之下,不免要训斥一些将领。当时西野一纵队受命攻打榆林,却迟迟不能取得进展,于是彭德怀打电话斥责了一纵的政委廖汉生。
谁知道廖汉生也很生气,他认为彭老总的责怪不合理,榆林的城墙既高且坚,而野战军一纵火力不足,周围又全是荒漠很难补给,因此战士们打不了几天就得撤走,所以榆林才没有被攻克。
廖汉生本来就窝火,还要被指挥官指责作战能力,更何况彭老总为了激他,骂他的时候还带上了老首长贺龙一起,这是廖汉生难以忍受的,于是他当即怒道:“那我就让你看看贺龙的部队是什么样子!”
后来彭德怀又打电话训斥了一纵的司令员贺炳炎,贺炳炎更是直接挂了指挥官的电话。
因为战事出现连番受挫,一纵队,四纵队,还有六纵队都出现了许多问题,西北野战军内部开展了会议,讨论失利的原因,贺龙也专程参与了这次会议。
在会议上,彭德怀严厉批评了几支出现问题的纵队,但贺炳炎,廖汉生等人很是不服。他们认为失利固然有自己的责任,但彭老总几次越级指挥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干扰。
于是他们当场出言顶嘴:“既然你不认可我们的指挥,干脆把我们都撤了,你自己指挥好了。”
这让贺龙坐不住了,他当即训斥两人:“你们两个真是翅膀硬了,谁都敢顶撞。”
遭到老首长的训斥,贺炳炎,廖汉生两人顿时偃旗息鼓,不再顶嘴了。但贺龙知道他们心里未必真服气,因此会议结束后专门把他们两个留了下来。
贺龙很担心将帅不和影响整个战局,因此他苦心规劝两人,希望他们多虚心接受彭老总的指挥意见,多从大局考虑,还要他们去给彭老总道歉。
贺炳炎,廖汉生对于贺龙相当敬重,于是在他的劝说下,也收起脾气,老老实实去找彭德怀道歉。
可他们没想到,彭德怀不仅没有责怪他们,反而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反思了自己在指挥上的一些不足,还笑着对两个人说:“你们两个都有脾气,正好我脾气也很大,我很喜欢你们的气性。”
后来在西北野战军上下一心的配合下,彭德怀充分发挥他出色的指挥能力,带领全军给胡宗南的部队造成多次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