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援引韩联社当地时间9日报道,美国近日传出考虑对中国联网汽车采取进口限制措施的消息,这让韩国政府和汽车行业又紧张了起来。报道称,韩方正在密切关注美方此举可能给韩国国内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声称,美国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禁止进口中国联网汽车,或对其施加包括保障措施、设立“护栏”等在内的限制。

据观察者网援引德新社8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告诉《斯图加特日报》等德媒,他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征收可能的惩罚性关税。他强调:“我们不想封锁市场,我们想参与竞争。”维辛表示,德国政府希望德国企业继续在本土创造附加值,并在全球贸易中保持竞争力。“正因如此,我们希望国际贸易能够在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中进行,而不是通过施加惩罚性关税挑起贸易战”,他说。

据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谢罗德· 布朗在5月8日也表示,他已在一份文件中敦促美国商务部“禁止所有由中国设计、开发、制造或供应的中国联网汽车和智能汽车技术”。更早,是在去年12月,《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考虑提高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而《纽约时报》进一步于今年3月报道,美国商务部正在对中国联网汽车进行调查,这可能会导致针对中国制造车辆的新法规或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渲染中国汽车威胁论了。早在今年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调查中国电动汽车。雷蒙多警告称中国汽车如“有轮子的苹果手机”可能搜集信息并被远程操控。中国外交部毛宁对此表示,这完全是虚假叙事,是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表现,按这个逻辑,中国是不是更应该担心,华盛顿能让中国用户的上亿部苹果手机把信息传输到美国,甚至同时黑屏?

有分析认为,这一举措有望影响2024年总统大选。近期总统拜登在部分关键州的支持率已落后于前总统特朗普,整体民调数据亦无明显优势。近年来,拜登屡次在公共场合出丑,导致公众忧虑加重,他曾借助广告攻势获得青年群体支持,然而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引发的美国校园抗议游行愈演愈烈,拜登的这一优势逐渐消失。因此,为了确保连任成功,拜登不得不将矛头指向中国。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及国会议员似乎都对中国电动汽车“深恶痛绝”,因此,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市场很难打开。不过,不仅仅是中国电车品牌,美国自己的电车在美国的销售率也很低。去年,电动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份额中仅仅只达到了7.6%,这个市场数据简直是少的可怜。但从美国这两年的行为言论中能够察觉到,美国实际上早已经在暗地里限制中国汽车的入美发展,只不过现在,他们开始打起了“明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美国针对中国汽车的时候,还都会伪装一下,修改规则,比较在意吃相。举例来说,拜登上台不久之后拿出来的那份《通胀削减法案》,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是针对中国,但是落实到法案里,表达出来的是美国要大发补贴,给本国以及和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优惠。这样,即使中国抗议,美国也有诡辩的空间,表示我没有打压你,我只是在扶持本土产业。而那些和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也能从这份法案吃肉喝汤,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鉴于美国党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进,对立情绪极为高涨,不能排除拜登会利用手中行政权力“下险棋”的可能性。不过话虽如此,我们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除了我们自身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外,还有广袤的亚非拉市场供我们大展拳脚,反倒是一贯自诩“开放竞争”的美国,如今变得愈发保守和封闭,这才是美国面临的真正威胁。同时,这也反映了美国在面对中国时,正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分析人士表示,美方的动手不出乎意料,很多车企也没有进入美国的“意思”。其一是白宫早在去年就对中国的电池原料、汽车配件等产品进行了限制,连电动汽车的部件都“无法接受”,可想而知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组织电动汽车本身进入。而现在要关注的是,下一步雷蒙多继续采取的行动可能类似于之前对华半导体来源渠道封锁——通过“盟友手段”来防止中国出手电动车,美国敦促欧盟实施昂贵的关税“摆脱中国依赖”,但很多欧盟国家仍然犹豫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对于欧盟的这一“英明决策”,身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却有意见了,根据德新社在5月8日的报道称,当地时间周三,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向媒体表态表示反对,除了来自德国政府内部的反对声浪之外,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德国知名汽车厂商梅赛德斯奔驰,都曾公开反对欧盟的加征关税政策,足以可见欧盟这一路线的不得人心。

德媒认为维辛的态度可能受到多方影响,其一是德国工业联合会作为德国30多个行业协会的代表,包括汽车商团都已经明确表态让欧委会“停手”,首先中国是解决全球挑战问题的重要合作伙伴,这样做无疑是双向伤害。其二是德国汽车现在不仅和中国深度合资,材料和配件有很多也来源于中国,有任何风吹草动这一行业会受到很大影响。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是,加税这件事本来就没有几个国家煽动同意,欧委会对此自作主张拍板决定,是在奉谁的命令?

美国对我们的围堵打压,一方面是他们自私霸道本性的大暴露,另一方面也是西降东升的形势让他们焦虑不安气急败坏,使他们原本自命不凡趾高气昂的满满自信难以再现。从工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供链稳定性上看,虽然看上去他们气势汹汹,其实也都是色厉内荏、虚张声势。在经济全球化已成趋势的今天,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落得被历史淘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