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系AI生成

“办公,可能是AR产品融入用户生活的一个切入口。”多屏未来联合创始人兼CEO 黄海表示,与多数AR终端厂商的选择不同,多屏未来瞄准了看起来并不好做的办公场景,而非更大众化的娱乐场景。

多屏未来主打产品INAIR Pro AR眼镜,在办公场景下,通过一个眼镜、一个脖间颈环与一个APP应用,INAIR Pro AR眼镜将AR环境投射在用户眼前,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设备,进行多任务的处理。

钛媒体APP独家获悉,2022年,真知创投孵化了一系列基于眼镜形态的垂直软硬一体的产品,也是在当时,真知创投找到了黄海,并给出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以联合创始身份参与创办多屏未来,希望基于办公场景,打造垂直一体的智能眼镜类产品。2023年,多屏未来完成由天善资本领投的新一轮数百万美金融资。

AR产业经历了起起落落,资本和关注度也随之变化,如何找到AR终端的“杀手级应用”,让市场为之买单,并持续优化产品体验,是未来AR产业下一个高点到来的关键。尤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涌入AR领域,AR+AI 也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AR行业的起与伏

“2016年我就进入了 AR 行业,近 10 年来,我目睹了 AR 行业的起起伏伏。但也因为经历了这些波折,我对 AR 眼镜的用户价值、技术挑战和行业发展有了更为落地的认知,也更为坚信未来 5 年智能眼镜将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黄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黄海先后在博通、英特尔等芯片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在软硬件技术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从业经验。2016年,AR技术逐渐产品化,让黄海看到了潜在的丰富应用场景,也促使他决定投身AR行业,加入了国内AR 眼镜领域的先行企业亮亮视野,担任CTO一职。

在目睹了市场对红极一时AR产品的不同反应后,黄海在市场沉浮中洞悉AR产品的本质。首先,眼镜的大、重和贵一时成为AR产品摆脱不开的标签,也将大批潜在消费者们拒之门外。

2016年,微软公司推出Hololens AR全息计算机后,多数厂商追逐其后,推出各种头戴显示器AR设备。“当时,市面上的AR产品受制于光学技术上的限制,常佩有一个一斤重左右的头戴显示器,将光学电池嵌入其中,技术限制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与市场定位的问题。”黄海说。

“因为技术原因,AR产品也很难应用到普通消费者市场。业界更多将其应用于在医疗、工业、教育等专业的细分领域。然而,这些领域的需求量非常窄,却需要大量的硬件与软件定制化,往往带来较高的成本与较低的收入,当时AR产品的发展非常有限。” 他补充道。

在头戴显示仪风潮席卷市场的同时,另一种AR产品也悄然诞生——谷歌眼镜。相较于前者,其可移动性更强,然而,市场却没有给予积极的反馈。

其次,AR眼镜缺乏“非它不可”的“Killer APP”。“谷歌眼镜通过外置摄像头拍摄的影像去理解这个世界,但我们发现,对用户而言,他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是日常所见的屏幕。”黄海表示。

从电视、电脑到手机,用户多数时间通过屏幕接受信息。相比于通过摄像头去理解物理世界,手机屏幕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更契合用户的行为惯性。Google Glass 缺乏“非眼镜不可”的独特功能,使得眼镜本身有点“画蛇添足”。

因此,黄海认为,与外界交互的摄像头可能并非用户对AR眼镜最广泛的需求,反倒是用户更需要一个更便捷、更好用的屏幕,这或许能使用户更好地接纳眼镜类产品。

目睹了AR产品屡次折戟的过程,黄海也逐渐发现用户愿意买单的AR产品特点——“便捷性、可移动性与符合用户的行为惯性,是我观察下来目前AR能够带给用户的核心利益点。”

与之同时,近几年光学技术上的进步,也让AR设备“贵”和“重”的问题慢慢被解决,这些市场中的微妙变化,给新一代AR产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带着独到的产品洞察,他开始了构建新一代AR产品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R眼镜将成为强大的终端设备

2021年,真知创投找到黄海,真知创投合伙人周玉黍与他的想法一拍即合:AR 眼镜有潜力成为生产力工具,但目前对于用户最有价值的是能够提供轻便、随身的屏,通过这种方式切入各种场景。

就像把拓展显示器放入口袋一样,这已经足够酷,AR 眼镜需要嵌入在用户场景中。于是,多屏未来聚焦在办公领域,先从眼镜一块屏做起,之后希望能够真正成为更好用的生产力工具。

黄海描述当初联合创办多屏未来的经历时说,”我们知道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毕竟大家已经习惯在书包中背上1公斤重的笔记本,但相信我们的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更酷、更好、更有价值。“

多屏未来由任旭阳领衔创办,黄海和周玉黍担任联合创始人。“旭阳对于公司战略具有非常清晰的把握,并非常擅长对创业团队的建设以及销售的规划;玉黍对于人机交互与产品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给予我很多用户洞察。”黄海说道。

黄海坦言,初创公司最缺乏的资金资源、营销策略与战略布局,真知这种创业制片人的模式能够解决初创过程中的挑战。在团队组建上,真知提供了完善的流程与组织体系;在人才的招募上,真知也帮助其迅速物色人才、与团队匹配,最终组成了一个在能力边界上更加耦合的创业团队。

“目前,INAIR Pro AR眼镜已经在研发第二代产品,但多屏未来对产品的设想不止于此”,黄海说道,“借助AR的技术范式对办公效率的提升以外,我们更想让INAIR Pro AR眼镜成为用户的下一代移动终端,帮助用户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无缝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工作场景,是多屏未来对INAIR Pro AR眼镜的根本定位。

如今,市面上AR产品更聚焦于娱乐领域,通过嵌入现实的数字影像,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游戏互动与观影体验。AR技术本身的移动性与便捷性,让黄海看到了AR产品在单一的娱乐属性外,新应用场景的可能。

多屏未来将AR放置在一个更加形象化的垂直场景中:INAIR Pro AR眼镜定位于办公的使用场景,以办公场景为突破口,让AR产品一步步走进用户具体而鲜活的生活中。

更进一步,立足于办公的垂直场景,多屏未来为用户打造了一套软硬件一体的完整OS。

“屏幕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来源。因此,通过屏幕展示信息,更符合用户的行为惯性。”黄海说,“但是像谷歌眼镜等以往的AR产品可能会忽略屏幕的重要性,而将摄像头作为用户接受物理世界信息的媒介。这可能会违背用户的以往认知,影响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畅性。”

因此,多屏未来在构造产品之初,就明确想让用户拥有一块更大、更清楚、更方便移动的屏,成为产研的重中之重,目的是让用户随时随地与数字世界互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以往AR产品仅有一个屏幕不同,INAIR Pro AR眼镜将最多10块大屏放入眼镜之中。黄海提到,“在工作的场景下,我们常常需要多线程的处理任务,而这时,一面屏幕会显得拥挤。同时,在传统基于安卓开发的AR设备中,单应用处理系统占据主流,用户一次仅能面对一个屏幕进行任务处理。”

因此,多块屏幕被置入INAIR Pro AR眼镜中,构建出独特的多任务系统,用户动动头就能进行多屏交互,日常工作流程得以在空间大屏中实现:用通讯软件交流、编辑文档的同时查找资料、休息时间观看电影,并且戴眼镜的同时不影响与人沟通。

除了硬件方面追求极致外,多屏未来在系统和软件层面也进行了场景优化,使INAIR Pro AR眼镜的OS兼具“智能”与“便捷”两种属性。“硬件本身无法给到用户完整的体验,而软硬件一体的产品,在用户的交互上有着更加系统的方案。”他解释道。

多屏未来将产品设计的重心聚焦于软硬件的协调层面,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上,参考用户的行为惯性与认知基础,定义了新的交互方式,让用户使用AR眼镜的流程更为流畅、简单。除此之外,多屏将软件应用集成于颈环里的安卓系统中,在保留眼镜便携性的同时,也保障了其处理复杂工作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办公场景是多屏未来的AR眼镜产品的切入点,却不是它唯一的落脚点。用户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任何场景中打开并使用AR眼镜,AR产品还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如同今天的iPad,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效率工具。

“今天我们对于AR产品的构想,应该从单一的工具解放出来,将其归纳为一个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为此刻的行为给予更多数字拓展空间的产品。”黄海说。

从单一的AR产品到随身设备,多屏未来正一步步拓展INAIR Pro AR眼镜的应用场景,让眼镜从单一数字产品,变为与用户行为同频的移动终端。

把大模型能力塞进AR终端

AR产品如何更好地接入前沿技术,让大模型的能力不仅仅止于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给用户带来工作范式的改变,成为行业共同的挑战。多屏未来思考的是,从目前市场中的局限性中寻找突破口。

“多数AI模型聚焦于在单应用系统中,目前缺少一个终端或系统将AI大模型集成于此,让用户完整地体验 AI的能力。”黄海说。

单独的应用系统限制了用户对AI的使用体验:在大多数时候,用户仅仅能从一个网页、一个应用软件中接触大模型,与其对话或生成创意图片。

因此,用户被局限在一个个单独的应用软件中,在不同的软件跳转中使用AI大模型,这很难让用户对AI大模型形成长久的使用习惯,也让用户难以探索到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可能。

多屏未来将自研AI大模型集成在AR终端中,构建无缝使用AI的体验。“当我们将AI嵌入整个AR操作系统中时,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办公任务中延续对AI大模型的使用,当用户想要对某个文件的翻译、需要一本书的总结、搜集特定的信息时,便可以直接将AI语音助手唤醒,获得AI大模型的智能辅助。”黄海描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语音助手也被嵌入到整个办公流程中。“将AI技术引进硬件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的AR终端产品如何给用户生产力带来改变。以往的很多办公应用程序,大多仅是一个编辑工具,需要用户去主动输入输出内容。但当用户拥有了AI大模型技术后,他们的阅读、理解、编辑的能力将被大幅提高,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他们的工作效率。”他说。

黄海坦言,在OS之外,AI集成已经成为决定AR终端的差异化优势之一。将AI大模型嵌入终端,不仅能让大模型从单一应用中解放出来,也让用户拥有更流畅的使用体验,大模型成为INAIR Pro AR眼镜未来的亮点功能。(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编辑 | 盖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