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封建历史诸多的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戏份最足的一位,相当多的的野史趣闻,几乎都可以一股脑地按在他的头上。

令人很无奈的是,一些并不可信的野史强加在朱元璋的身上,还十分契合。

比如说遇见一位卖西瓜的瓜农,转身就命人除掉他;比如说对一个喂猪的女子傻笑,马皇后将她召进宫之后,朱元璋又将她赶出去了,再比如说临幸了一位江南美女,第二天却将其处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由于朱元璋的性格和人生经历。

朱元璋草根出身,很接地气,往前数的话,祖辈三代甚至再往上数数也都是贫农,所以他能当上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朱元璋人生得以逆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元末乱世大环境需要有人站出来之外,他自身具备的才干也是必不可少的的因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嗜杀暴虐,这固然是他的缺点,但是在他当皇帝前,能让很多大将心甘情愿地追随他,为他卖命,这就需要用人的智慧了。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确实是一位好老板,至少在创业时期,他从不吝啬对部下的赏赐,他当上皇帝之后,自然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封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却漏掉了一个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疏忽,让他在外出巡视的时候,遭遇了一件闹心的事。

路上,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拦住了朱元璋的去路,并辱骂他忘恩负义,朱元璋很是奇怪,便忙问她的儿子是谁,当他知晓后,赶紧给老太太道歉,并宣称要为她养老。

那么这位老太太的儿子是谁,能让朱元璋有如此大的反应呢?

我们还得从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对决说起。

鄱阳湖大决战

在元末农民起义中,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这三支队伍实力最强,而这三股势力相比的话,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朱元璋都是最弱的那个。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朱元璋想要向外扩展势力范围,必须先解决掉陈友谅和张士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陈友谅势力很大,野心也不小,他自然也不能忍受朱元璋在身边闷声发展,不过他一度以为朱元璋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大军杀到,他只有投降的份。

朱元璋也知晓陈友谅极其难对付,但当他与部下制定战略走向的时候,他力排众议,决定先搞定陈友谅。

部下们都很疑惑,明明可以先对付张士诚,寻求一个时间上的缓冲,发展一下自身的势力,为何非要先与陈友谅硬刚?

朱元璋一语中的,称:

先对付陈友谅,张士诚只会在一旁看风景,但是如果先攻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不会坐视不管,这样一来,必定会两面受敌,进而一败涂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朱元璋的预判,当他与陈友谅决战的时候,张士诚果真当了一回观众。

公元1363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已经发生了多次摩擦,陈友谅趁着朱元璋率主力赶去安丰营救小明王的机会,发兵60万攻打朱元璋的大本营洪都。

朱元璋便急急忙忙率主力返回救援,双方在鄱阳湖相遇,一场大决战就此拉开序幕。

韩成替朱元璋跳江

在双方决战的初期,朱元璋一直处于劣势,一来士兵少,二来战船破,更难受的是,朱元璋对鄱阳湖的实际环境不太熟,以至于这些破旧的战船还搁浅了。

陈友谅的手下大将张定边、陈英杰见到这种情况,几乎要笑出眼泪,二话不说直接将朱元璋的大军团团包围,并要求朱元璋自刎,不然就来一波团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见大势已去,便打算自刎,不过在他写遗书的时候,一个叫韩城的将军出现了,他对朱元璋说:

臣愿代死,以报厚恩。敢请主公袍服、冠履,与臣衣更换。待臣设计,以退贼兵,主公便可趁机与众将逃脱。

原来这韩成是朱元璋的心腹爱将,他自幼习武,心性耿直,在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不久,他便投奔了朱元璋,因身材、相貌与朱元璋很像,而被重用。

当朱元璋听闻成要代替自己自刎时,一时不忍,但在韩成等人的多次劝说下,朱元璋便含泪应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两人互换了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韩成代替朱元璋跳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