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张大伟,今年45岁了。我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经营着一家小工厂,生意虽然不算太红火,但也勉强温饱。我有一个大女儿和一个小儿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小儿子还在上高中。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住在这个小镇上,爷爷奶奶、父母辈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从小我就跟着他们干活,后来攒了一点钱,就租了个小作坊自己开始做起了生意。虽然辛苦,但也算过得去。我老婆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从相识到结婚一共等了十几年。她是个贤惠的好媳妇,对我们一家人都很上心。可惜去年她因病去世了,我们全家都为此伤心欲绝。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刚睁开眼睛就听到了敲门声。原来是大女儿回来了!她出嫁后一直在外地生活,平时很少回来看看我们。

我连忙起身给她开门,看到她我就高兴极了。"哎呀,真是你啊!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就回来了?"我笑着说。

"是啊,没了你妈妈,我们家就缺了一个主心骨。"我感叹着,让她快进门坐下,给她切了些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一会儿,我们家的亲戚们就陆陆续续地来了。我家上下五代同堂,加上姐夫们、侄子侄女们,竟然有二十多号人。他们有的是来给我们拜年的,有的是特意过来吃年夜饭的。

"哈哈,张大伟,你们家人这么多啊!都快赶上村里人了!"我一个老乡打趣道。

"你说笑了,咱们家那点人哪够啊。"我笑着回敬道。

我家虽小,但客厅、卧室都被挤得满满当当。看着亲戚们热热闹闹的,我心里也暖洋洋的。

到了中午时分,大家就开始讨论晚上的年夜饭该怎么准备了。平时我们都是自己做些简单的菜,但是过年毕竟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家人口众多,而且大伙儿对年夜饭都很讲究,所以不能马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如请个厨子来做吧?咱们家这么多人,一个人恐怕做不了那么多菜。"一个亲戚建议道。

"开什么玩笑,请厨子多没意思啊!咱们自己动手做,那才有过年的味道呢!"另一个亲戚反对说。

我听着大家的议论,心里有些发愁。年夜饭可不是个小事儿,要是做不好可就扫了大家的兴致了。我正犯愁呢,女儿突然站起身来说话了。

"爸,您别发愁了,今年的年夜饭就由我来做吧。"女儿说。

我有些惊讶,因为她从小就很少下厨,而且她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得了那么多菜?不过她看出了我的疑虑,继续说道:"妈妈去世后,我也学会了做家务,而且我们家人口虽然多,但只要提前准备就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您就放心吧,我一定办得到的。"她笑着对我说,"妈妈不在了,我就要像她那样照顾好咱们全家人。"

看到女儿这么有干劲,我和其他亲戚都很高兴。大伙儿当即就分工协作起来。

"那就这么定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我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示意支持她。

很快,家里就热闹起来了。有的人去买菜,有的人洗菜切菜,有的人负责打杂,有的人布置餐桌。我女儿亲自下厨,同时还不时给大家一些指示。

"姑姑,这些菜该怎么切啊?"小侄女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切成这个形状,这样比较好看。"女儿耐心地示范着。

我看着她忙忙碌碌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自豪。要知道,她从小就是个爱撒娇的小公主,没想到如今也能干起这么大的活儿来。

看着女儿在厨房里忙东忙西,我不禁想起了她母亲的身影。我妻子生前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精心准备年夜饭,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她是个很会持家的人,做什么都很细心。

"哎,你看看,你女儿这模样,可不就和你媳妇当年一模一样嘛!"一个老亲戚说。

"是啊,一模一样。"我点点头,眼圈有些湿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她去世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我还是经常会想起她的模样。有时我会很想她,会觉得有她在就好了。不过现在看到女儿这么有主心骨,我就放心多了。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厨房里香喷喷的饭菜味儿早就飘了出来,让人食指大动。我们家的餐桌也被摆了个遍,红红火火的很是喜庆。大伙儿都洗过澡换上了新衣服,就等着女儿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来了。

"姑姑,需要帮忙吗?"我问女儿。

"不用了爸,您就坐着等着吃年夜饭吧。"她笑着回答。

女儿把最后一盘蒸好的馄饨端上桌时,我们全家人都被她身上妈妈的影子惊呆了。她的动作、神情、语气,全都和妈妈如出一辙。就连那盘馄饨的模样,也和妈妈做的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无不想起了妈妈生前的身影,有的人甚至热泪盈眶。女儿看到大家这个样子,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对不起啊,是不是让大家想起妈妈了?"她低下头轻声说。

"傻孩子,你这就像妈妈太正常了,我们都很高兴。"我连忙安慰她。

就在这个有些肃穆的氛围中,小侄子突然开口说道:"哎呀,姑姑你这是要把我们全家的年夜饭都包圆了啊!"

大家顿时会意,纷纷开怀大笑起来,一下子就释放了之前的郁闷情绪。女儿也被逗乐了,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哈,你们就等着吧,我这可是妈妈亲传的绝活,一定让你们吃个够!"她笑着说。

看到这欢乐的一幕,我心里也暖暖的。虽然妻子去世了,但我们一家人还是这么其乐融融,真是太好了。

就在大家笑作一团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女婿突然开口了:"张大伟伯父,您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呢?我没媳妇了。"

他一开口,气氛顿时又凝重起来。原来他一直嫉妒女儿对我们这么上心,而他自己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妻子。所以他故意说这话,想激怒妻子和我们。

"你这是什么话啊?"我皱起眉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实话实说嘛。"女婿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是吃亏在这儿了。"

听到女婿这番话,我和其他亲戚都有些生气。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训斥起他来。只有女儿一个人保持着淡定。

女儿走到女婿面前,拉起他的手说:"傻瓜,你还没明白吗?你我才结婚不久,我对父母的家人上心很正常。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体会到当父亲的心情了。"

"可是你对他们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我。"女婿有些委屈地说。

"那是因为你从来都不在身边啊。"女儿无奈地摇了摇头,"如果你也常在家里,我自然也会同样关心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女婿低下头,显然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没关系,你只要以后多陪陪我就行了。"女儿说着,就给了女婿一个拥抱,两人很快就化解了矛盾。

看到这一幕,我和其他亲戚也都松了一口气。大伙儿又开怀笑了起来,气氛终于重新活跃了。

不一会儿,女儿就把所有的菜都端上了桌。有熘肉、炖鸡、蒸馄饨、糖醋排骨等等,应有尽有,让人看了就馋涎欲滴。

"哇,姑姑你这手艺可真是了不起啊!"小侄女叫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是妈妈教的,以后我也教你们。"女儿笑着说。

大伙儿很快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只听到"太好吃了""就像妈做的一样""没白费力气啊"之类的赞叹声不断传来。

"怎么样,我媳妇做的年夜饭可还过得去?"我开玩笑般地问女婿。

"过得去?她简直就是神厨啊!"女婿连连点头,一脸感激的样子。

看到他如此诚恳,我也就释然了。作为丈夫,他终于意识到妻子的贤惠能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过饭,大家就开始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女儿坐到我身边,握着我的手说:"爸,我知道您很想妈妈,所以今天才专门做了她最拿手的那些菜。虽然妈妈不在了,但我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的。"

"傻孩子,你就是我的骄傲啊。"我拍了拍女儿的手背,眼睛又湿润了,"只要你们一家人幸福安康,我就知足了。"

"那我们就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好好陪陪您。"女儿说。

"嗯,有你们在就是我最大的慰藉了。"我点点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年夜。虽然妻子去世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但只要我们一家人团结友爱、互相体谅,就一定能够渡过这个难关。有了女儿这根新的"家之柱石",我对未来也就无所畏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一一早,我就被阳光和鞭炮声吵醒了。睁开眼睛,看到女儿和女婿已经起来了,正在厨房里忙活着。

"哎,你们两个起这么早干嘛?"我揉着惺忪的睡眼问道。

"爸,您就安心睡吧,让我们给您准备顿丰盛的年初一早餐。"女儿说着就把我赶回了房间。

我无奈地笑了笑,心想这两口子是想在新的一年报答我的养育之恩呢。不过有他们这样周到,我也就放下心来继续睡去了。

睡到自然醒后,我一出卧室就闻到了阵阵香味。原来女儿和女婿已经准备好了各色美味,让我和其他亲戚们吃了个饱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姑父,您尝尝这个馅饼,是我亲手做的哦。"小侄女递过来一个鲜嫩可口的馅饼。

"嗯,真不错啊。"我咬了一口,连声夸赞。

吃过早餐,大伙儿就出去活动了一下。小县城里虽然没什么景点,但过年时热热闹闹的还是挺有气氛的。我们一家人在街上逛了一圈,也买了些年货回家。

"爸,您瞧,这个糖人可不就和您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吗?"女儿拿着一个糖人笑着问我。

"哪里一模一样啦,那会儿咱们家穷得叮当响,哪有这么好的糖人吃。"我无奈地摇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听了都被逗乐了。女儿连忙给我买了很多糖人,说是要弥补我的儿时遗憾。看着她贴心的样子,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年初二那天,我们全家就去看望了一些亲朋好友。首先我们先去了公园,那里是我们小镇的老年人聚集地。

"哎,张大伟啊,你可终于也享福了!"一位老朋友打趣道。

"您就别拿我开涮了,都怪我这两个臭孩子,非拽着我们全家人过年不可。"我笑着回敬他。

老朋友见了女儿和女婿,连连点头称赞:"你女儿这孝心可真不错啊,将来要是有了孩子,也一定孝顺你们。"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话题就转移到了抚养孩子的问题上。看着他们你侬我侬的,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之后我们又先后去看望了几位住在养老院的亲戚,以及一些久未见面的老乡。每到一处,女儿和女婿都会先主动打招呼,并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近况。

"哟,你们两口子真是人才啊,将来要是生个孩子,一定是大家风范。"一位老太太连连称赞。

我看在眼里,心里别提有多欣慰了。作为父母的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子女成家立业、儿孙满堂。现在女儿已经嫁人了,而且夫妻两个人品行都不错,日后肯定也会有一个好归宿的。

回家后,我独自一个人坐在客厅里休息。看着窗外的景色,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去年。妻子生前最喜欢在这时候写家书给女儿,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我似乎就能听到妻子那熟悉的声音,看到她专注的侧脸。不知不觉地,我也拿起了笔和纸,开始写了起来。

我写啊写,写啊写,就这样将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都倾吐了出来。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这时女儿进来喊我吃晚饭,看到我手中的家书,她愣了一下。

"爸,您这是在写家书啊?"

"嗯,写给你妈妈的。"我点点头说,"就当是让她在天之灵也能安心了。"

女儿露出会心的一笑,然后上前拥抱了我。

"爸,您放心,有我们在,您就永远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