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两次入院,间隔时间只有10几天,逃过了第一次,却没能逃过第二次。

就在10几天前,65岁的张大爷因为腹痛入院,医生想到了各种可能,但都一个个排除。最后还是患者自述有房颤病史,从没吃过药,才让医生想到了肠系膜动脉栓塞,并最终确诊。介入手术后,张大爷的腹痛也消失了,一周后就出院了。出院的时候,医生一再叮嘱张大爷说,房颤最怕的就是栓子脱落堵塞血管,这次是肠系膜动脉栓塞,还好及时进行了治疗,如果堵塞在大脑,就麻烦了,可能也没那么幸运了。所以,回去后一定要进行抗凝治疗,按时吃药。

可是,就在张大爷刚出院后一周多,就在厕所突然晕倒,送医后被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面积脑栓塞,是心房的栓子脱落导致的,医生也无能为力,患者还是没能逃过死亡的命运。医生说,如果患者从一开始就进行抗凝治疗,及时服用华法林,可能就不会有两次栓塞发生,更不会因此而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颤多呈渐进性发展,无症状房颤危害更大!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在我国,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房颤患病率达到2.35%。一直以来,房颤大军都以老年人为主,但也有年轻化趋势。

很多患者觉得,房颤并非大病,只不过是偶尔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稍作休息就好了,因此不把房颤放在心上。殊不知,房颤的危害远不止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颤的发生一般是从阵发性开始的,初期发作次数少,间隔时间长,但会随着病程延长而不断发展。随后,就会变得发作更加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心律越来越少,而后全部心律发展为房颤,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就会转为永久性房颤。因此,对于首次发现房颤的患者来说,必须及时进行干预,房颤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常用的就是盐酸索他洛尔(伟特)等,具体用药应遵医嘱,若药物治疗无效可用射频消融术等手术方式治疗。

需注意,有时候当房颤变为持续性发作时,患者反而会适应了这种心脏跳动的异常,觉得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了,由此也就认为自己的病好了。殊不知,这种“沉默的健康杀手”危害更为严重。房颤的症状与严重性之间并没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没有症状并不意味危害就不严重。判断房颤病情的严重性不能跟着感觉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很重要!

房颤的最大危害是会诱发脑中风。国内外多项研究已经证实,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6-8倍。在中国,有大约20%以上的脑中风是由房颤所致。

而且,房颤诱发的脑中风往往是最严重的,由于栓塞面积更大,合并疾病更多,死亡率是其他脑中风的2倍,致残率也要高出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颤导致脑中风,主要是因为心房内栓子脱落所致。房颤即为心房无规律的颤动,致其不能正常收缩、舒张,使得血液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就会随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堵在哪就会导致哪里被堵。而栓子堵塞在脑部,就会诱发脑栓塞(脑中风),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我们建议所有房颤患者,无论症状轻重,只要没有禁忌都应及时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栓塞发生,尤其是对于脑中风高危人群而言,切不可心存侥幸。对于有抗凝禁忌或耐受性差的房颤患者,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等来进行治疗,需要警惕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