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坛最大的争议莫过于“丑书”,对于“丑书”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众专业书法家对“丑书”推崇备至,大加赞赏,而大多数的民众却对“丑书”厌恶至极,甚至认为“丑书”会造成书法艺术的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丑书”并不简单是写的很丑的书法,而是当代部分具有深厚传统功底的书法家的前卫创新,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曾翔先生的“吼书”、王冬龄先生的“乱书”、邵岩先生的“射书”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很多草书家和极具个人风格的书家也被列入了“丑书”大师行列,比如草书四人组的刘洪彪先生、张旭光先生、王厚祥先生、胡抗美先生,以及崔寒柏先生、王镛先生等等,这让“丑书”的阵营日渐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众不断将当代知名书家归类到“丑书”行列,反映出民众与专业书法家之间的审美差距日渐拉大,究其原因,还在于民众过于保守的审美态度和专业书法家前卫创新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书法家的作品民众看不懂,自然就会被认为是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该如何去欣赏书法作品呢?著名书法家沃兴华先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表现思想的艺术作品,因此欣赏书法要超越点画和结体的表现,去感悟精神性的内容,如唐代张怀瓘所说的“善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如何去感受书法的神采呢?沃兴华先生认为欣赏书法要“从整体感觉出发,分析各种局部表现,然后通过综合,再回到整体感觉,得到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作品的对比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沃兴华先生给出了三个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对比关系的数量决定了作品的内涵。书法作品可以呈现出多种对比关系,比如浓淡、疏密、粗细、方圆、快慢、正斜、大小等等,对比关系越多,作品的内涵越丰富,越耐人寻味,艺术水平就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作品的风格取决于对比关系的反差程度。对比关系的反差程度越大,作品呈现出来的情感越激荡,反之则越平静。对比关系的反差程度并不代表作品的水平高低,反映的是作者的性格和书写时的情绪变化,反差程度的变化往往体现出情绪的起伏,让作品更有节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作品的成立取决于对比关系的协调。协调是最终需要考量的标准,不协调有再多的对比关系也难称佳作,反倒是让作品更加混乱浑浊,所有对比关系的组合最终都要达到“和而不同”,不同是前提,和是结果,对比关系的和谐是作品成立的基本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沃兴华先生的观点,再来看那些传统书法作品,可以看到钟繇、二王、颜柳欧赵等一代宗师的书法作品无不充满了丰富的对比关系,成为不朽的传世佳作,而如乾隆皇帝的书法虽然字形端正,但是大小、粗细、轻重、快慢毫无波澜,缺少对比关系也就难称上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沃兴华先生关于书法欣赏的观点,用简单易懂的言语揭示了书法审美的更高层次,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书法已经失去了实用性,开始向纯艺术方向发展,如果还停留在实用的角度去欣赏书法,那么将错过更具魅力的风景,永远无法跟上艺术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