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会议通报了2023年度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情况,汕头市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去年以来,我市以园区建设、对口帮扶、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全力打造广东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战场”,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集中力量打造“优大强”主平台

筑牢产业集聚发展“基本盘”,关键在于凝聚合力打造“优大强”主平台。我市推动资源要素向汕头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以下简称“主平台”)集中,省下达我市预支建设用地规模总量一半以上投向主平台,办理主平台范围内用地报批合计总面积5687亩;去年全年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含政府债券资金)对主平台实际投入共20.90亿元。同时建立以市投控集团为主平台开发母公司的“1+4”开发公司体系,全面铺开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了解到,总投资55亿元的核心区建成20.4公里道路和污水干管,28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项目部分封顶,联动区投资52亿元的基础设施也在加快推进中。

尤为可喜的是,2023年,主平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8%;规上工业增加值为126.12亿元,增速21.3%;新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7万多平方米。主平台承接包括磊海储能、比亚迪汽车轮毂和生物医疗技术大健康产业园等45个产业转移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计划。

深化深汕对口帮扶协作机制

自深圳、汕头建立市、区(县)两级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机制以来,两市深化产业、就业、人才、科技、民生等领域帮扶协作,立足各自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促进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随着“1+6+7”园区共建体系建立,跨越式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在“你来我往”的携手奔赴中呼之欲出。

聚焦1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的深圳—汕头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近期启动区位于濠江区,面积约7.2平方公里,包括南山湾科技产业园、汕头南站片区;根据《深圳市—汕头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合作园区范围内将共建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力争202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汕头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和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6个区级共建园区。深圳南山、宝安等5个区与汕头濠江、潮南等7个区(县)结对,挂牌成立6个共建产业园。其中,金平区成立光明—金平共建产业园区管委会和深汕首家园区开发合资公司;南山区—濠江区和光明—金平区在县级对口帮扶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瞄向7块“反向飞地”。我市各区(县)在深圳设立7个“反向飞地”,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安排专项资金14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已有54家汕头企业入驻,打造出汕头企业在大湾区的招商平台、链接前沿、招才窗口、孵化基地和交流阵地。

主动对接开拓市场资源

为推动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我市主动对接开拓市场资源,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产业的浓烈氛围。

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现场会,围绕重大产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领域,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活动,持续提升产业链集聚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记者获悉,总投资45亿元,由全国多家风电头部企业共同在汕头打造的全国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预计今年9月底整体竣工;总投资305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已完成8栋工业厂房和21栋商业板块单体建筑的主体结构建设,总开工建设面积约108万平方米,计划今年下半年部分投入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投资305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正加快推进建设。

与此同时,各区县、功能区党政“一把手”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活动共计103场次,全市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01个。我市还将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与吸引产业有序转移深度结合,成功举办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第22届中国汕头(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首届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重磅展会,办展面积突破40万平方米,跻身“全国会展名城40强”。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我市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兴业沃土。为千方百计解决用地瓶颈,2023年全市实施“工改工”项目110宗,总用地面积6576亩;推广“标准地”“带项目”“用地清单制”,公开出让工业仓储用地3460亩,同比上升140%,工业用地亩均价格同比下降约6%。

如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市政府出台重点产业项目奖励办法,单项奖励最高3000万元,对重点项目提供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一条龙”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出台《汕头市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对快速入驻且符合条件的单家企业最高奖励150万;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奖励实施办法》,对注册地迁入汕头市的上市公司经营满一年且年度纳税额超1000万元的予以一次性200万元奖励……“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深耕发展的信心。

营商环境有力度,还要有速度、有温度。“汕头广澳—深圳蛇口组合港”通关模式成功试运行,货物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即可借助蛇口港丰富的航线网络资源,快速通达全球。“数字政府”推进建设,实现“秒批秒报”事项608项(去重后)、“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403件,“一窗”综合受理率达100%,“零跑动”覆盖率达85%。“跨域通办”持续拓宽,我市与省内外13个地市建立政务服务跨域合作机制,实现300多项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全流程简化行政审批,通过简化环节、推行告知承诺制、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并联审批等创新做法,提升项目投资和建设便利度。

下来,我市将以获评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优秀”等次为新起点,做好“聚”的文章,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加快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同时下足“育”的功夫,全力推进“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做好园区文章,激活产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