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大家可能都见过影视剧中经常会有读心术的桥段。

主角们眼力神通,明察秋毫,通过一些极其细微的动作、眼神甚至语气变化都可以判断对手的心理和想法,然后根据判断结果采取最利己的措施,最终往往旗开得胜。

我们羡慕并且渴望拥有这样的“超能力”:

有了读心术,我们就不会因为和孩子存在代沟而日渐疏远;

有了读心术,我们就可以知道口是心非的另一半在想什么;

有了读心术,我们就能看穿社会上的种种骗局;

有了读心术,我们就可以摸透老板的心思、客户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LIE TO ME》里的Lightman,大神级人物,人狠话不多,犯罪嫌疑人动一下眉毛就知道他便知道谁是真凶,嫌疑犯一声不吭他也可以透过微表情发现真相。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读心术”都严重缺乏科学依据。

历史上也有非常多的科学实验证实,如果仅仅靠这些微表情判断有没有说谎,出现判断误差的概率非常高!

所以大家一定要远离伪科学呀!

当然影视剧里少不了夸张的成分,一切都按照编剧和导演的设想来进行,这些开挂的行为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吗?

有些人甚至都害怕跟心理咨询师们打交道,怕被一眼看出内心的小秘密。

那么心理咨询师究竟有没有什么神奇的特异功能,能一眼看穿你的内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媒体平台上,还是畅销书的文字里,无不描述了这一学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心理学在这些文字的描述里显得神秘而令人沉醉。

仿佛学习了心理学,就可以洞察人情冷暖、体会世间百态。

他们的文字也足够简单,几乎不费力气就可以读完,让你在若有所思中若有所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也会在某些学者口中或者某本教材里看到这样的字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他们的行文通常晦涩,甚至充满了统计与数学符号,这时我们通常不会有所感悟了,要么已经睡着了,要么在想中午该吃什么。

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之一——心理学等于“读心术”。

很遗憾,心理学并不是读心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心术,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特异功能,或者是其他超自然性质的超能力——无论如何,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超能力真实存在。

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国际公认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医学》杂志高级编辑史蒂文·诺韦拉对读心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读心术不过就是“在谈论与对方亲身经历有关的事时,故意使用含混不清的说辞,进行大概率事件的猜测,或者将谈话对象自己透露的信息当作已知信息反馈给对方。”

一些所谓的读心术大师事前了解了参与者的身份背景,然后通过笔迹“猜”出对方的喜好、技能,让人误认为其获得了某方面的神秘力量。

无论是在小规模的人际聚会中,还是较多观众出席的登台表演场合,读心术都很受欢迎。

类似于读心术的玄学有没有作用?有。

玄学从诞生一刻起,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人们烧香拜佛,占卜摇卦,还不是为了帮助人们寻求一个心理安慰。

从最早的巫文化诞生起,人们就学会了龟壳占卜;

但也是从那时起,人们就会推翻自己不满意的占卜情况,一直占卜到自己满意为止,说到底,就是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但现在社会发展了几千年,人类总不能越活越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有人相信读心术 因为希望别人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