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关于住院超15天医保不报销的传言时有耳闻,现在毕竟是信息时代,网上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多,短视频、新闻媒体公众号等等!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的患者或者家属在住院治疗的时候遇到这种糟心的事情。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和讨论。那么,这一规定究竟是谁制定的?是医保控费的必然结果,还是某些医院违规操作所致?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家医保局和各级医保部门并没有对参保患者的住院天数作出限制性政策。医保待遇的享受与患者住院天数并没有直接关系。医保的主要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而不是通过限制住院天数来控制医疗费用。这一点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签署定点管理协议的时候,协议里面都会有体现,医疗机构不得以住院天数、医保费用等强制患者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为何会有住院超15天医保不报销的传言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医保的控费,另一个就是医院的违规操作了。

医保控费:我国实行的是基本医保,医保的筹资金额有限,有限的医保基金只能满足基本医疗;为了防止医疗机构滥用药、小病大医等情况,会对医疗机构进行总额控费,比如说某家医院一年只能用统筹基金5千万。还会要求医保付费方式的改革,包括DIP、DRG等等方式改革,医院为了更好的适应政策和达到控费要求,就会对住院超过15天的患者强制出院。

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医保控费的重要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费用也在不断攀升。为了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控费措施。但控费并不意味着限制患者的医疗需求或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反,我们应该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方式来实现医保控费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疗机构违规操作:其中一部分涉及到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一些医院为了提高病床周转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等考核指标,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劝说患者提前出院、转院等,以达到提高医院效益的目的。但这些做法并不符合医保政策的初衷,也损害了参保患者的利益。

此外,一些医院可能还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例如,有的医院可能会出现分解住院等等,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医保政策的规定,也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和医疗行业的形象。因为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医院的运行成本、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都需要医院自己去赚取,这就导致一些医疗机构会设置一些不符合患者利益的考核指标,来提高盈利,也会出现这种住院超过15天被强制出院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住院超15天医保不报销的传言并不符合医保政策的规定。医保和卫健部门应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管理,防止违规操作的发生,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实现医保控费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患者的权益,推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彻底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和相关制度,加强医疗行业的自律和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参保患者和家属在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也可以向当地的卫健或者医保部门反馈投诉,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