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一直念念不忘称霸亚洲,而开启这一狂妄计划,就是结束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这位老兄曾经狂妄到打算两年时间灭明,并迁都中国,定居宁波,最后为天下共主。这一计划出自1592年丰臣秀吉写给正室妻子北政所的信中透露的。内容是“年内征服(中国)明朝”。最终的计划是占领天竺(印度),再由养子丰臣秀次占领大明的首都北京,并让亲町天皇迁都北京为正朔。此信目前珍藏在日本鹿儿岛县历史与美术中心黎明馆。

也许就在写完这封信不久,在1592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在基本统一日本后,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日本军队穿过对马海峡,从朝鲜釜山登陆,拉开了第一次入侵朝鲜的序幕,史称“壬辰之战”。日军一路东侵。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李氏朝鲜的都城汉城就被日军攻占,国王李昖北逃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后,仓皇逃往平壤,两位王子也在流亡途中,成为日军的阶下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立国已有两百年之久的李氏朝鲜来说,日本的进攻并非意料之外。在此之前,丰臣秀吉就通过使臣给朝鲜国内传话,让他们停止尊明朝为正朔,彻底断绝与明朝的外交关系,改由向自己进贡,否则就会大兵压境。除此之外,丰臣秀吉还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将来征伐明朝的野心,并希望与朝鲜联手入侵大明。

可以说,丰臣秀吉真的认为自己可以攻灭大明,原因也很简单,丰臣秀吉本来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本事,一路拼杀从最底层的武士一路做到执掌大权的关白(宰相),之后又把关白的位子让给侄子丰臣秀次,自己做了太阁。他成事的过程更像是刘备。而成事之后的行为和曹孟德有一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臣秀吉出身在尾张国一个农民家庭,凭着他的机灵劲服侍于“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一代枭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最初只是给织田看草鞋的,连自己生父是谁都不知道,织田身边人拿丰臣的外貌取笑他,但由于丰臣为人机警干练,很快得到了织田的赏识。织田信长出身比丰臣秀吉好一些。但也只是尾张国的一个小诸侯。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南征北战,历经数十年的拼杀终于统一了日本中部,就在织田信长即将完成对日本的统一的时候,于天正十年(1582年)6月,在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明智光秀为何谋反,至今也是日本一大谜团。而继承织田信长事业的丰臣秀吉最后统一全日本,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臣秀吉虽然最后在最后击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柴田胜家,但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败于东海道的大名德川家康,不得不接受一个松散的政府组织形式——即以丰臣家为主导的诸侯联盟。因此,丰臣秀吉意图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日本并没有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丰臣秀吉开始兴师动众、跨海远征,他不愿意只做一个日本的统治者,他更愿意做一个天下之主,想把势力延展到东亚大陆。为此致信朝鲜国王李昖:

“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

意思就是我在日本灭掉六十多个国家,你一个小小的朝鲜又算老几,这实际也是丰臣秀吉个人野心膨胀的一个体现。但丰臣秀吉预料不到是,他在日本所灭的一个国家,和大明王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实在是不值一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经济问题,曾为其统一日本提供大笔资金支持的“町人”(也就是日本商人)要求丰臣秀吉快速还钱,在这种情况下,丰臣秀吉只能寄希望于加强与明朝的的贸易联系,以扩大利润来源,而与明朝的贸易只能通过朝鲜。但日本显然不希望让朝鲜人再“剥削”一次。因此在屡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丰臣秀吉对明朝的野心,就这样大白于天下。

问题是在当时日本,丰臣秀吉连在日本三岛(当时北海道尚未被纳入日本国境)都说了不算,又拿什么去征讨大明呢,这只能说明丰臣秀吉的赌徒心态,也是日本试图加入东亚华夷体系并声张自己权利的数次尝试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的时候,日本就曾以帮助朝鲜半岛的百济,和高句丽、新罗介入朝鲜半岛事务。但被唐军打败,不得不铩羽而归。这一战就让日本消停九百余年,等到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之后,便又开始尝试融入东亚的华夷秩序之中。这是第二次,甲午战争第三次。

而当时的李氏朝鲜已经与明朝保持了与明朝保持了数百年朝贡体系,明朝作为朝鲜长期宗主国已经十分牢固。而日本作为孤悬海外的岛国,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并没有融入华夏文明体系。虽然渴望融入东亚体系之中,但日本希望作为和明朝平起平坐的国家而得到东亚诸国的认可(从隋朝时期就这样想的)。当这种要求得不到明朝、李氏朝鲜的回应时,就只能采取军事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此情况下,朝鲜方面也很为难,但对日本是否真的会进攻犹疑不决,没有任何预防措施,也没有任何战备预防措施,这也就是为何后来日军能够从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直捣汉城。朝鲜君臣一边逃亡,一边派人去和日军和谈,在日军的军营中,李氏朝鲜的和谈代表李德馨质疑丰臣秀吉出兵的真实动机——“贵国若只犯中原(大明)之事,即何不向浙江而向此乎?是实欲灭吾国之计也”。朝鲜使臣认定日本表面上宣称攻明,实际上是要吞并自己。

在日本后方坐镇的丰臣秀吉在得知占据朝鲜之后,迫不及待地再度强调了征服明朝后的计划,为此丰臣秀吉还向指挥侵朝日军的前线将领加藤清正等人作了许诺,将中国的土地分给他们。这些日军将领听了不但不怀疑,还得意洋洋地讲给下属听,用来激励士气。在给他人信中写道:

“奉天皇于大唐之京都,可于明后年幸,京城附近之十国可供圣上御用,周围百国吾儿领有。丰臣本人则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意思就是,将后阳成天皇的驻所移到北京,并将北京周围地区划为皇室领地,中国的关白(实际统治者)则由其养子秀次来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臣秀吉之所以要定居宁波,因为宁波是仅有的对外贸易的几个城市之一,尤其在有明一朝都禁海的情况下,宁波成了前往日本贸易的重要地方,很多日本人和明朝人往来贸易,这里交通方便,加上贸易发达自然给人一个宁波是大都市的印象。所以他得到的消息和明朝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这给了他很多信心和遐想。最关键一点就是,他自认为自己的谋略无敌、军队无敌,所以两年灭明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是,由于万历皇帝迅速出兵,于是爆发了这场16世纪末东北亚地区最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前后历时七个年,以大明王朝的彻底胜利而告终。这一下又管了日本300余年。公元1598年,丰臣秀吉病重故去,在临终之际,他传下遗命:“今与明构兵,吾深悔之,彼闻吾死,或大举来报。”此时的丰臣秀吉更关心的已经不是攻明,而是如何让滞留朝鲜的日军全身而退,“勿使十万兵为海外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明朝未出兵,那么朝鲜半岛势必会被日本吞并,那么朝鲜半岛的日本会对明朝形成极大威胁,也会遏制女真的崛起。届时日本坐拥朝鲜和本土,进可攻退可守,海陆兼备,战略态势最佳。

后世的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递上一道奏折,详细陈述了日本将霸权辐射向世界的具体规划。其中“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就是丰臣秀吉侵朝路线的翻版。虽然日本学界围绕《田中奏折》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争论不断,但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正是循此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6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日本寻求大陆扩张的野心。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对日本的警惕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